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九十八章 法定货币
,不允许地方上非工业部直属机构创办、管理企业。

    你地方要创办企业,甭管啥企业,只能是让地方上的工业厅或工业处等工业部直属机构创办并管理,其他机构一律不允许。

    这是为了避免行政和商业牵连在一起。

    官办企业,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就是国防民生支柱,用得不好就是与民争利。

    因为官办企业,天然具有官方背景,很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挤压民营资本的生存空间,导致行业失去竞争。

    而一个行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是不能失去竞争的,不然就会出现混吃等死的局面。

    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大楚帝国官方对官办企业是保持了极大的限制,不能随便搞,就算要搞也要限制在工业部所属来搞。

    银行业也同样如此,大楚帝国官方并没有限制地方官府创造地方性质的银行,但是都要求归属在工业部下属运营,同时数量也不算多,目前只有六家地方官办银行,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里。

    此外,民间还有大量的私营银行,这些私营银行都是之前从各类旧式的金融机构,比如钱庄等改革而来。

    这些民间银行到目前为止而言,规模都比较小,早期的钱庄很多都不算是专业的银行,更多的还是民间的其他商铺或富商们兼营。

    直到大楚帝国颁发了正式的金融法律法规,并随着财务银行建立起来后,这些民间的钱铺子之类的机构里,有少部分看到了机会,积极按照金融法进行改革,并注册登记为正式的银行,合法从事银行业务。

    到目前为止,大楚帝国里有大概一百多家民营银行,这些私人银行规模普遍偏小,区域性比较大,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为了进一步规范银行业,提高抗风险能力,避免银行出现问题后导致的经济危机,大楚帝国工商部金融司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而这一次,则是进一步加强了监管。

    只要邮递司的银行业务符合监管法规,那么工商部方面就会给予过多的干涉。

    至于能不能办,这就要可能其他各方的博弈了。

    毕竟邮递司一旦开办银行,那么就注定会是一家全国性的大规模银行,仅次于财务银行,并且触角恐怕要比财务银行还要更加深入基层,将会对财务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此,财务部方面自然是坚决反对!

    但是也有人支持,比如吏务部尚书郭全书,他对邮递司开设银行业务表示了支持。

    人家郭全书的出发点自然不是什么工商业发展之类的东西,他根本不懂这些东西,郭全书作为负责礼物部尚书,在帝国内阁里长期位居高层,他的出发点更多的还是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势力,让帝国各方派系维持在一个比较微妙的平衡上。

    这也是他长期受到罗志学信任并重用的主要原因。

    在其他方面,郭全书其实都不咋地,但是在玩弄权术方面还是有点本事的。

    他已经看到了财务部方面依托财务银行,尤其是利用财务银行的贷款业务,多次影响到了地方上的建设方向。

    地方建设,尤其是要搞一些大工程的时候,是需要资金支持的,除了政策性拨款外,来自财务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也非常重要。

    而财务银行的资金也不是无限的,这给什么地方,用在那里就很有讲究了,如此也就产生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对此,郭全书自然是要稍微打压一二,要不然的话不好平衡了。

    当然了,这种理由自然是不能说出来的,他的理由是国内的全国性银行目前只有一家财务银行,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行业需要充分的竞争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发展。

    为此,他搬出来了国防工业,以几个主要兵工厂进行为例子进行说明。

    说国内如今的国防工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燧发枪的采购价格能够做到持续下降,从之前的二十两银子的价格降低到目前的八两银子一支;火枪手轻型板甲的价格从之前的二十两银子左右降低到了目前的十二两银子;

    并且不单单价格降低了,而且火枪以及板甲的性能还越来越好。

    这些都是因为国内同时有多家兵工厂都能生产燧发枪和板甲,作为采购方的军方用充分的选择,而为了争夺军方的订单,各大兵工厂不得不提升技术,降低价格等等。

    基于竞争的需求,他支持成立第二家全国性大银行,如今邮递司依托各地驿站,有充分的条件以及人手来开办全国性的银行。

    而随着郭全书这个重量级参务大臣表示了支持,参会会议里对邮递司筹办银行业务的讨论也进入了尾声。

    办!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

    而这自然又引来了更大范围的讨论和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