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1635汉风再起 > 第二三四章 渐变
了。在一群相熟的屯民帮助下,利用农闲时节,盖了两间土屋,算是初步建立了一个小家庭。

    到了年初,官家如约分了二十亩田地与朱敬水,每年夏秋两税,田赋什一。

    耕田种地,辛勤流汗,作为一个农人,朱敬水并不怕吃苦,他相信凭借自己和妻子的努力,肯定会将这二十亩田地操持好。若是风调雨顺,定然还有不少余粮可以存下。

    但是,昨日收到屯民官的通知,所有壮年男丁都要在今晨于麦场集合,说是要搞乡兵武装训练。

    乡兵,朱敬水是了解一点的,数年前在登州时,就看到过许多来自长山岛上的齐国乡兵帮着朝廷守城作战。他们都身着灰色军服,有持火铳的,也有持刀剑长矛的,瞧着跟他们的经制军伍没有什么两样。

    咋的,俺们这边也要学着齐国人搞乡兵制度?难道,朝廷这是准备要征调俺们去登来打仗了?

    在麦场上,朱敬水与民屯里的其他两百余壮丁都在小声地交头接耳,脸上均流露出惶恐不安的神色。

    “尔等身居域外蛮夷之地,四周皆虎狼之徒,更兼之,神州大陆建奴横行,占我家园,屠我百姓。我大明危亡,亦悬于一线。”来自中兴城的一名兵备道的官员看着麦场上乱糟糟的一群屯民,大声地说道:“故,奉陛下之命,中军都督府令,云州各地府县民屯均建乡兵之制。”

    “凡年满十六周岁以上之男丁,均需每月参加三日以上军中操演,不得无故缺席,更不得逃避、懈怠。若有违者,重则处以杖责并罚苦役,轻则罚银、赋税加征、抄没田产。”

    有鉴于去年登来大败,军中精锐几乎丧失殆尽,永宁候、登来镇总兵蒋永锐遂上书永初帝,彷齐国民皆兵模式,在登来和济州岛、云州、庭州等几个海外领地也实施乡兵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对地方基层的控制力度,还能维持一个庞大的后备兵源。更重要的是,众多经过军事训练的乡兵,用起来的话,还不用花费朝廷捉襟见肘的财政。

    永初帝当即下旨,于登来和几个朝廷控制下的海外领地部实施乡兵制度,不仅从军中抽调大量的军官和老兵奔赴各地府县乡镇,还发文长山岛,请求齐国派出深谙乡兵制度建设和训练的官员和军官,给予程规划和指导。

    “乡兵不仅要严苛的训练,而且有必要的话,还是要拉出去进行一番实战。”来自长山岛的一名乡兵小队长在结束了当日的军事训练后,向中兴城的兵备道官员建议道。

    “毕竟不是经制军伍,若是贸然拉到登来战场,恐怕难以胜任吧。”

    “那是自然!”那名乡兵小队长笑了,“乡兵建立之初,必然无法经历大的战阵。不过,可以拉出去打打土人。这个大岛上,想来应该有不少当地土着,可以试着对他们发动几次清剿。除了能锻炼乡兵的实战技能,还能给你们补充一下人口不是。待过上一两年,有了一定的军事实力,还可以坐船去朝鲜海岸转一转。当然,你们也可以凭借乡兵武装的护持,将势力扩展到南边,驱逐那里的日本人。”

    长山岛上的齐国乡兵,一般在经过一年多的军事训练后,都会随着陆战队和自救军前往朝鲜,“刷”战斗技能。在经历过几次袭扰战后,基本上就能充当陆战队的辅助战力,参与一些高烈度的战斗任务。因而,对如何快速增加乡兵战斗经验,提升战斗力,都有既定和成熟的模式。

    目前,永初朝廷在这座被命名为云州的大岛上,除了中兴和最早登陆占据的长平两个据点外,还有北关、临海、昭义、宁州等数个移民点,人口也有三万六千余。相较于占据了岛屿最南边的日本松前藩仅一两千人规模,可谓成压倒性优势。

    两年前,几艘属于松前藩的渔船在长平附近海域发现了大明领地的存在。随即,一个月后,松前藩的一名主事带着十几个武士来到长平,与永初朝廷派驻于此的官员交涉,询问他们来此的目的。

    当那位松前藩的主事闻知,大明已将该地纳入朝廷管辖,并在此进行大规模地移民屯田,脸色顿时变了。

    明国不是正在遭到北方的蛮人入侵,都城也丢了,听说他们的皇帝也自杀殉国了,国内也正在经历惨烈的内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还有余力往虾夷地移民屯田?

    松前藩的主事人,小心翼翼地告知大明官员,整个虾夷地均为幕府划定为松前藩属地,请求大明立即撤出,勿要侵犯日本藩地。

    从室町时代中期开始,便不断有日本人在北海道南部进行殖民活动。松前藩的先祖松前庆广即其中一位。后来松前氏在与虾夷人的战争中不断取得优势,并取得在北海道南部的立足点。松前庆广从丰臣秀吉处得到了虾夷土地的认可权,并从安东家独立。丰臣秀吉死后,松前庆广积极向德川家康靠拢,得到家康对其领地的承认。因为北海道当时不产大米,所以松前藩松前氏别列为没有石高的大名。1604年,被德川家康授予“黑印状”,独占与虾夷地阿尹努族人的贸易。后来,在第五代将军德川家纲时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