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1635汉风再起 > 第三十五章 国债
”首辅张文琪皱着眉头说道:“总不至于,年初的各项政府规划就此搁置?要知道,七月,太子大婚,虽然是王室出了大头,但我们内阁政府总不至于一点都不出钱吧。另外,规划中的建(建业)新(新淮安)铁路还要陆续上马,这更是一笔巨额的投入。”

    “要不然,将滞留在建业府、宣化(今帝汶岛)、威远(今新几内亚岛)地区的数万移民就地安置,不再进行二次转移,或可省出二三十万元出来。”民政部尚书曹炬建议道。

    “这么做的话,恐怕会让那些早就做好移民接收工作准备的东南、西南地区府县官员暴跳如雷,跳起脚来骂人了!”张文琪笑着摇摇头说道。

    “唉,谁能想到今年移民人数会比原计划多出两万多人,以至于移民预算费用将超出四十多万。”曹炬不由谓然一叹,“而且,印度商社本该有的利润分红也暂时停了,这又少了几十万的收入。汉东商社要支援美洲分社的据点建设,南洋商社要支援南非商社的据点建设,导致这两家今年的利润分红不增反降,以至于,影响到整个财政收入少了一大截。”

    截止到去年底,齐国汉州本土及附近海外领地(不含琉球、吕宋及安南几个海外领地,也未包括今年结束的移民季新增人口)人口规模增长至一百二十三万余,其中出生人口就达八万五千人,占新增人口的近五成。

    虽然,目前齐国移民工作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旗下的几大运输商社负责执行,海军舰船从旁予以辅助运输,理论上移民规模可以达到每年十二万到十三万左右。但考虑到齐国辖下的众多舰船除了移民运输任务外,还要执行其他商品转运,武装护航,或者参与大明境内的破袭、封锁任务,这些运力并不一定会部都会投入进来。

    故而,移民部在去年提交移民费用预算时,在剃除了种种因素后,就以十万的移民规模预算费用来安排今年的各项移民运输和安置工作。

    但万万没想到,今年的自发移民人数突然猛增,无数大明境内、安南、暹罗、马来半岛,以及南洋地区华人搭乘各种船只,不畏艰辛,漂洋过海来到汉洲本土,以期谋得一份温饱或者一份富贵。

    随着二十多年发展,齐国迅速崛起于汉洲大陆,并在南洋地区拥有绝对的影响力,两次击败强大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仅凭数千人在大陆沿海地区,就能撬动和影响大陆局势,还数次挫清虏于战阵之上,建立了齐国赫赫不败武功。至于周边的安南、柬埔寨、吕宋、琉球,日本,乃至南洋地区众多土邦王国,更是都曾领教过齐国的兵威之锋,使得无人敢再小觑齐国的实力。

    十余年来,随着齐国势力慢慢渗透和影响整个南洋地区,无数人不仅知道齐国兵威之盛,而且还听说其国中富庶,人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有房屋住,以及会分得一块能传诸于子孙的土地。加上更有传言,汉洲本土有金山数座,遍地都是金银,要不然齐国如何会这般快速崛起?

    怀着一份对财富的憧憬,对改变生活的梦想,对安定富足生活的愿景,无数大明境内的难民和散居南洋地区的华人,想方设法地搭乘一艘艘商船或者简陋的渔船,义无反顾地往南方驶来。

    面对数万自发移民而来的汉人,齐国沿途各地补给点和本土移民接收官员,自然没有理由拒绝他们的到来,并且还继续按照正常的移民运输和接待标准,予以非常尽心地安置和照顾。

    如此一来,这些自发移民就占用了不少移民费用预算,以至于政府财政不得不额外拿出了三十多万汉洲银元,来应对这些多出计划外的新增移民。

    以齐国百万人口规模,众多的工坊厂矿,以及繁荣的海外贸易,使得政府每年财政收入达六百多万汉洲银元(折合白银约七百五十多万两),相较于亡国时的崇祯朝财政总收入不到400万两白银(当然,明朝还有价值近两千万两白银的实物税收入),可谓财政充裕至极。

    但齐国财政花费的大头--移民费用,每年预算支出却是在两百六十万左右,占了四成的财政收入。尽管移民运输的主体都是政府控制下的运输商社所为,但每个移民从登船运输开始,到二次移民转运、地方安置和后续的各项生活物资补贴,所需支出的费用达二十到二十五块汉洲银元,成为齐国内阁政府最大的财政支出费用。

    齐国内阁的财政,除了个别年份稍有盈余外,基本上每年都是财政赤字,使得政府至今为止,已经负债三百多万汉洲银元,并且还隐隐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经过二十多年的政府运行,大多数官员已对货币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多少有些研究了,知道国内市场不能一味地投放过多的货币,以弥补政府越积越多的赤字。虽然,汉洲本土发现了几座储量丰富的金银矿,尤其是数年前平灭了位于东北内陆地区所谓的大明王国后,据有山阳堡(今澳洲芒特艾萨市)那座超级银矿(著名的坎宁顿银矿),理论上可以为政府提供数之不尽的金银。

    但是,以齐国区区百万人口,据有如此多的金银又有何用?正如大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