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1635汉风再起 > 第一零四章 立局
糟糕吗?”

    “……”康熙摇摇头。

    “崇德六年(1641年),明军集八总兵,十五万大军再攻我辽东。乳峰山初战失利,我大清兵马损失惨重,几至溃败。但太宗皇帝(皇太极)排除众议,决意围歼来犯明军。他不顾病体危重,带兵急援锦州,与明军在锦州展开对峙。此后,太宗皇帝指挥若定,以掘壕围困并断敌粮道之法,大败明军,一举摧毁了明军经营多年的宁锦防线,为我大清进取中原铺平了道路。皇上可觉得,现在的情形还比太宗年间还要恶劣?”

    “……”康熙继续摇头。

    “顺治五年(1648年),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山西姜瓖三地,先后叛清投明,天下局势为之崩坏,稍有不慎,伪明便有一举翻盘,恢复中原,将我大清逐出关内之势。然而,先帝可曾如皇上这般筹划迁都盛京,以避敌之锋芒举动?”说着,博尔济吉特氏站了起来,神色凌然地看着康熙,“面对这种情势,那还不是靠着我大清祖宗庇佑,君臣上下一心,以排除万难之决心,一一覆灭上述叛贼,最终稳定了我大清入关后最为艰难的局势。”

    “皇祖母,孙儿……,孙儿愧对祖宗,愧对先帝。”康熙再次跪倒在博尔济吉特氏面前,涕然泪下,“孙儿无能,以至使我大清局势再复危局。”

    “站起来!”博尔济吉特氏厉声喝道:“你是我大清皇帝,在面对这番危局之时,更应振作奋起,而不该这般如小儿一样啼哭示弱!数月前,你擒鳌拜,除奸党,拢贤臣,涤朝纲,是何等意气风发?伪明趁我山东地震之天灾,枉然兴兵,此无道之举。如今,我大清前线虽连遭败绩,丧师失地,损兵十余万,但还不至于弃中原不顾,而逃奔关外的时刻。”

    “皇上呀,你现在是我大清的主心骨,且不可为一时之败绩,而失了锐气,丧了胆气,泄了志气。伪明虽然连战连捷,攻至河北、河南两地,看着气势如虹。但需知,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明军可以趁我大清天灾、内乱之机,暂时抢得先手。但我大清面对于此,就没有任何机会了吗?”

    “机会?”康熙怔怔的看着博尔济吉特氏。

    “河北、河南两地,皆为平原之处。而我大清八旗最为善战之兵,是什么?”

    “……是满蒙八旗骑兵?”

    “明军长驱直入,后勤路线漫延数百里上千里,而中原地势平坦,可不就能任由我八旗铁骑纵横于其间。”博尔济吉特氏看着窗外,幽幽地说道:“而且,这距离入冬时节,可没多少日子了。”

    -----------------

    10月16日,长山岛。

    一间宽大的会议室里,十数名齐国军民两政官员和军官都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主位的黄子加身上,等待他做出最后的决断。

    如今,整个长山岛上一共集结了六千六百余兵力,包括陆军三个营、两个炮兵连一千五百余,经过扩招的自救军五个营头三千八百余,忠义军六个中队八百余,长山岛乡兵四个中队五百多人,在整个山东地区,算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机动力量。

    另外,在琉球总管区还有两个连的陆军、六个中队的乡兵武装,以及得了信想趁明清爆发大战之际准备捞一票好处的卫国三个营火枪兵,共计两千七百余的部队,也可根据战争进程,随时会赶来支援。

    齐国凭借这些亲自掌握的部队,在明清战争中,便可根据情势的发展情况,做出必要的应对。

    陆军驻大明总指挥、昭信校尉(上校)任茂勇建议,直接分兵两路攻略登来和山东,一路出兵蓬来,攻占登州、来州、宁海州等地,席卷山东沿海地区;另一路,从高家港登陆,攻青州、淄川,威逼济南。

    如此,便可使正在突飞勐进的明军感受到侧翼的威胁,而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可以给清军腾出更多时间,集结军队,以便阻击明军的继续推进。这样一来,可以适度地影响明清战争的进程,同时也能在占领地区收拢更多的人口资源。

    而琉球舰队驻大明分舰队司令、明威将军(准将)曹新忠却提出另一个建议,集结所有部队,在海军的配合下,于老龙头登陆,攻占山海关,彻底截断清虏与辽东地区的联系。同时,联合云州镇,出兵夺占整个辽东,以便未来将该地区与永王镇州领地连成一片,提升他们割据自立的实力。

    如此一来,即使大明统一了大陆,但其东北方仍旧会继续存在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对整个京津河北地区构成致命的威胁。

    陆军的方案,意味着齐国将直接插手并干涉大明正在进行的北伐战争,甚至不排除有与大明会爆发直接冲突的风险。但实际的好处就是,齐国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肆收拢移民和征集各类物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迟滞大明的攻势,延缓统一的进程。

    而海军的方案,虽然可以使云州在很大概率上夺取孤立无援的辽东地区,却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加速清虏的败亡速度,促使大明快速的击败清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