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修真小说 > 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 第二百八十六章义军与蓝田的区别
也成倍发展,因为蓝田县是收商业税的。

    而且收的不少,几乎收到了商人百分之三十的收成,商人们很肉疼,不过却不得不上交,因为只有蓝田有他们需要的经商环境,也只有蓝田县可以保证官府不敲诈商人,官府不为难商人,官府保护商人不受贼寇袭扰。

    因此商人们会非常肉疼含着泪把钱交了,建设蓝田,每个人都有责任。

    不过就算这样有的人还觉得商人们交的少了,尤其是蓝田书院的一批人,他们从蓝田书院神秘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叫做资本论的书籍,他们认为商人不加以控制,将来必然会成为可怕的巨兽,他们会腐蚀官府,控制官府。

    李朝生当然知道商人控制官府的可怕,不过华夏自古就没有商人控制官府的的土壤,每个朝代都要重农抑商,商人的卑贱已经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华夏人永远是官比商大,几乎没有例外,不过资本的无序扩张必须看管,于是蓝田县的商业监察室出现了,他们会检查商人是否通过行贿的方法得到好处,如果得到好处了,会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商人判刑,被腐蚀的官员判刑,永不录用。

    李朝生认为蓝田县的商业正在发展阶段,这时候决定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怕资本主义萌芽升起,就废除商业,那是不对的。

    相反在发现问题之后,不是拒绝解决问题,而是下大力气把问题找出来,设计法律,进行监管,这样李朝生不敢保证绝对无人贪腐,可是却绝对没有人敢明着贪腐。

    更不会向大明王朝那般,很多贪腐都放在明面上,所有人都没有认为不妥的,而立了相关法律以及机构,这些人在贪腐的时候,就会感到恐惧,也许会忍不住伸手,但是心安理得,那是不可能的。

    李朝生就要让他们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如此才能正常的运转整个官府。

    商业要发展,纪律要抓,百姓民生要抓,科技要进步……

    这些都是蓝田县不断进步的方向,很多人以为蓝田县能有今天就是解决了粮食问题,可是这不对,因为地瓜,土豆,早已经被传到了陕西各地,可是当地官员推行不起来。

    有的地方甚至没人种地了,这已经不是粮食种子能够救援的了,这需要制度的完善,需要人心的开化。

    就比如现在蓝田县,地瓜,玉米,土豆,的种植已经达到了一半的耕地,另一半种传统作物,麦子,高粱。

    而地瓜,玉米,土豆,这些除了土豆是因为口感太好,老百姓那拿着当菜,地瓜与玉米,蓝田人吃的已经不是很多了,其中大部分都被蓝田县高价卖给了粮商,被粮商卖给了天下人。

    就连对面的贼寇中都有不少是吃着蓝田地瓜的。

    李朝生还听说,有人甚至把地瓜卖给了皇宫,咱们的那位崇祯皇帝吃过之后,称赞美味,便问低下太监,此物价几何?

    咱们那位可爱的太监对崇祯道:“三两银子一斤。”

    这吓得崇祯皇帝连忙不敢吃了,留了一半给周皇后,言说以后地瓜不能在吃了,还是吃馒头,米饭的好。

    而真正的市场价格是地瓜三十文一斤,可是落在皇帝那里就长了上百倍,最后皇帝都不舍得吃一个地瓜,没办法,这就是皇帝,关在紫禁城内,他能知道什么民生疾苦。

    崇祯这个皇帝,勤劳节俭,如果从这一点看,他做的比他的祖宗们大部分人都强,若是放在小门小户,也绝对是振兴家业之主,可是他偏偏是皇上,所以他这些优点几乎不被彰显。

    相反他的一些做法,思维,让他变得很愚蠢,最后导致他的人生悲剧。

    李朝生其实很同情崇祯,这个家伙人品不错,可惜能力不行,而当皇上的,人品这玩意儿最不值钱,也最没有用。

    所以他的悲剧是注定的。

    因为几乎整个大明朝都在欺瞒他,他怎么可能跟天下人斗呢?

    也正因为蓝田县的政策主张,所以李朝生的手下们对义军很不感冒,甚至认为他们比土匪都不如,土匪最起码还知道不能把村子里人杀光,杀光了下次来了,就没有东西抢了,可是义军不知道。

    他们更像是搅屎棍,把明末这个大粪坑搅的更臭了。

    不过这也是李朝生需要他们干的,因为他想要这个大明天下,所以他要顾忌名声,对粪坑里面有一些顽固的大粪不能下重手,否则会落一个很不好的名声。

    其实李朝生一早就想把地主土豪们抓起来,然后部杀掉,土地一平分,天下太平,打土豪分田地,多爽。

    可是慢慢的李朝生觉得自己不能那么做,因为这个时代的民智没有开化,老百姓啥也不知道,老百姓得到的消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地主豪绅们传递给他们的,自己这边打土豪分田地,隔壁县城就能传,李朝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来了之后,有女儿的给你们祸祸了,种地的把你们秧苗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