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朝那些事儿 > 大结局 第十章 斗争技术
如果周延儒是坏人,他是更坏的坏人。

    对他而言,敌人的名字是经常换的,之前是钱谦益,之后是周延儒。

    所以在搞倒周延儒这件事上,他是个很坚定,很有毅力的人。

    不久之后,他就等到了机会,因为周延儒犯了一个与钱谦益同样的错误——作弊。

    崇祯四年,周延儒担任主考官,有一个考生跟他家有关系,就找到他,想走走后门,周考官很大方,给了个第一名。

    应该说,对此类案件,崇祯一向是相当痛恨的,更巧的是,这事温体仁知道了,找了个人写黑材料,准备下点猛药,让周延儒下课。

    不幸的是,周延儒比钱谦益狡猾得多,听到风声,不慌不忙地做了一件事,把问题搞定了,充分反映了他的厚黑学水平。

    他把这位考生的卷子,交给了崇祯。

    应该说,这位作弊的同学还是有点水平的,崇祯看后,十分高兴,连连说好,周延儒趁机添把火,说打算把这份卷子评为第一,皇帝认为没有问题,就批了。

    皇帝都过了,再找麻烦,就是找抽了,所以这事也就过了。

    但温体仁这关,终究是过不去的。

    崇祯年间的十七年里,一共用了五十个内阁大臣,特别是内阁首辅,基本只能干几个月,任期超过两年的,只有两个人。

    第二名,周延儒,任期三年。

    第一名,温体仁,任期八年。

    温首辅能混这么久,只靠两个字,特别。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折腾。

    在此后的一年里,温体仁无怨无悔、锲而不舍地折腾着,他不断地找人黑周延儒,但皇帝实在很喜欢周首辅,虽屡败屡战,却屡战屡败,直到一年后,他知道了一句话。

    就是这句话,最终搞定了千言万语都搞不定的周延儒。

    文如下:

    “余有回天之力,今上是羲皇上人。”

    前半句很好懂,意思是我的能量很大。

    后半句很不好懂,却很要命。

    今上,是指崇祯,所谓羲皇上人,具体是谁很难讲,反正是原始社会的某位皇帝,属于七十二帝之一,就不扯了,而他的主要特点,是不管事。

    翻译过来,意思是,我的能量很大,皇上不管事。

    这句话是周延儒说的,是跟别人聊天时说的,说时旁边还有人。

    温体仁把这件事翻了出来,并找到了证人。

    啥也别说了,下课吧。  周延儒终于走了,十年后,他还会再回来,不过,这未必是件好事。

    朝廷就此进入温体仁时代。

    按照传统观点,这是一个极其黑暗的时代,在无能的温体仁的带领下,明朝终于走向了不归路。

    我的观点不太传统,因为我看到的史料告诉我,这并非事实。

    温体仁能够当八年的内阁首辅,只有一个原因——他能够当八年的内阁首辅。

    作为内阁首辅,温体仁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他很精明强干,据说一件事情报上来,别人还在琢磨,他就想明白了,而且能很快做出反应,其次,他熟悉政务,而且效率极高,还善于整人(所以善于管人)。

    最后,他不是个好人。当然,对朝廷官员而言,这一点在某些时候,绝对不是缺点。

    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位温体仁还是个清官,不折不扣的清官,做了八年首辅,家里还穷得叮当响,从来不受贿,不贪污。

    相对而言,流芳千古的钱谦益先生,就有点区别了,除了家产外,也很能挣钱(怎么来的就别说了),经常出没红灯区,六十多岁了,还娶了柳如是,明朝亡时,说要跳河殉国,脚趾头都还没下去,就缩了回来,说水冷,不跳了,就投降了清朝,清朝官员前来拜访,看过他家后,发出了同样的感叹:你家真有钱。

    温体仁未必是奸臣,钱谦益未必是好人,不需要惊讶,历史往往跟你所想的并不一样。英雄可以写成懦夫,能臣可以写成奸臣,史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写。

    温体仁的上任,对崇祯而言,不算是件坏事,就人品而言,他确实很卑劣,很无耻,且工于心计,城府极深,但要镇住朝廷那帮大臣,也只能靠他了。

    应该说,崇祯是有点想法的,毕竟他手中的,不是烂摊子,而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边关战乱,民不聊生,政治腐败,朝廷混乱,如此下去,只能收摊。

    崇祯同志一直很担心,如果在他手里收摊,将来下去了,没脸见当年摆摊的朱重八(后来他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办到了)。

    所以执政以来,他干了几件事,希望力挽狂澜。

    第一件事,就是肃贪。

    到崇祯时期,官员已经相当腐败,收钱办事,就算是好人了。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