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朝那些事儿 > 大结局 第十四章 突围
出口走到进口,要好几天。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进了里面,要么回头,要么一条路走到黑,没有中场休息。

    几万民军,就进了这条路。

    这几万民军,是民军的主力,据说里面还有李自成和张献忠。

    为什么走这条路,没有解释,反正进去之后,苦头就大了去了。

    陈奇瑜的部队堵住了后路,还站在两边的悬崖上,往下射箭、扔石头,没事还放把火玩,玩了十几天,彻底玩残了。

    想跑是跑不掉的,想打也打不着,众头领毫无办法,军覆没就在眼前,实在熬不住了。

    使用杀手锏的时候到了。

    我说过,他们的杀手锏,就是投降,准确地说,是诈降。

    没条件,谁投降啊?

    ——春节晚会某小品很有道理,很现实,但在这里,应该加上两个字:

    没条件,谁让你投降啊?

    所以在投降之前,必须先送钱,就如同上次送给王朴那样。

    于是头领们凑了点钱,送给了陈奇瑜。

    然而陈奇瑜没有收。

    崇祯没看错人,陈奇瑜同志确实是靠得住的,他没有收钱。

    麻烦了,不收钱,我们怎么安心投降,不,是诈降呢?

    但事实证明,头领们的智商是很高的,他们随即使出了从古至今,百试不爽的绝招——买通左右。

    陈奇瑜觉悟很高,可是扛不住手下人的觉悟不高,收了钱后,就开始猛劝,说敌人愿意投降,就让他们投降,何乐不为?

    陈奇瑜没有同意。

    陈奇瑜并不是王朴,事实上,他对这帮头领,那是相当了解,原先当延绥巡抚时,都是老朋友,知道他们狡猾狡猾地,所以没怎么信。

    我之前曾经说过,陈奇瑜是一个近似猛人的猛人。

    所谓近似猛人的猛人,就是非猛人他跟真正的猛人相比,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拿破仑输掉滑铁卢战役后,有人曾说,他之所以输,是因为缺少一个人——贝尔蒂埃。

    贝尔蒂埃是拿破仑的参谋长,原先是测绘员,此人极善策划,参谋能力极强,但凡打仗,只要他在,基本都打赢了,当时,他不在滑铁卢。

    但最后,有人补充了一句:

    如果只有他(贝尔蒂埃)在,但凡打仗,基本都是要输的。

    陈奇瑜的弱点,就是参谋。

    和贝尔蒂埃一样,陈总督是个典型的参谋型军官,他很会参谋,很能参谋,然而参来参去,把自己弄残了。

    军队之中,可以没有参谋,不能没有司令,因为在战场上,最关键的素质,不是参谋,而是决断。

    陈奇瑜同志只会参谋,不会决断。

    面对手下的劝说和胜利的诱惑,他妥协了。

    陈奇瑜接受了投降,在他的安排下,近五万民军走出了车厢峡。

    其实陈奇瑜也很为难,既要他们投降,又不能让他们诈降,要找人看着,但如果人太多,会引起对方疑虑,为了两其美,他动脑筋,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每一百降军,找一个人看着,监督行动。

    找一个人,看一百个人。想出这个法子,只能说他的脑袋坏掉了。

    跟上次不同,这次张献忠毫不拖拖拉拉,很有工作效率,走出车厢峡,到了开阔地,连安抚金都没拿,反了。

    我很同情那些看守一百个人的人。

    事情到这里,就算是彻底扯淡了,崇祯极为愤怒,朝廷极为震惊,陈奇瑜极为内疚,最终罢官了事。

    了事?那是没可能的。

    各路头领纷纷焕发生机,四处出战,河南、陕西、宁夏、甘肃、山西,烽烟四起。

    估计是历经考验,外加焕发第二次生命的激动,民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原本是被追着跑,现在个把能打的,都敢追着官兵跑,比如陕西著名悍将贺人龙,原本是去打李自成,结果被李自成打得落花流水,还围了起来,足足四十多天,断其粮食劝他投降,搞得贺总兵差点去啃树皮,差点没撑过来。

    到崇祯八年(1635),中原和西北,基本是乱了,这么下去,不用等清兵入关,大明可以直接关门。

    好在崇祯同志脑子转得快,随即派出了王牌——洪承畴。

    在当时,能干这活的,也就洪承畴了,这个人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手狠且心黑,对于当前时局,他的指导思想只有一字——杀。

    杀光了,就没事了。  就任五省总督之后,他开始组织围剿,卓有成效,短短几个月,民军主力又被他赶到了河南,各地民变纷纷平息。

    接下来的程序,应该是类似的,民军被逼到某个地方,被包围,然后被逼无奈,被迫诈降。

    所谓事不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