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修真小说 > 我有一个小世界 >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美人计
的美人”的话。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打消了其寻美的念头,又实现了南后、郑袖所要求的结果,没有欺骗。又白得了金钱,这样一个完满的大结局何乐而不为呢

    古今中外所实施的美人计里面,西施是最漂亮的。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上鸟自啼。履廊人去苔空绿。撸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洲,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日夜东南流。”

    西施艳色天下重,是个不折不扣、倾城倾国的大美人,相传她出身贫寒。曾靠在溪头浣纱度日,可是她的美却惊动了水里的游鱼,它们因自惭形秽而躲藏到水底,不敢浮出水面换气,后世因此流传了“沉鱼”的典故。而她因体质娇弱。常作捧心之态,世人皆以为美,更引得邻家女子“东施效颦”,这段趣闻也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有杀父之仇、灭国之恨,为了赢得养精蓄锐、砺兵秣马的时机,听从大夫范蠡的妙计,四处寻访美人献给好色成性的夫差,西施因其天下无双的美色,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复国大计中举足轻重的棋子,顺理成章地被送入吴宫,做了吴王的妃子。

    西施的绝世容颜和柔言媚语果然让夫差神魂颠倒,色令智消,他下令耗费巨资为西施筑馆娃宫,终日与她嬉戏其中,从此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将争夺盟国霸主地位的壮志置之脑后,更放松了对越王的警惕,使勾践有了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良机。

    与此同时西施还利用夫差对她的信任,离间夫差与吴国肱股之臣大将伍子胥的关系,最终逼死伍子胥,削弱吴军事力量,为越国复兴和吴越战争越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吴国灭亡后,西施却不知所踪了,有人说她和大夫范蠡本是人,功成身退后双双隐居了,也有人说西施于吴王,忍辱负重只为复国,事毕后自沉于太湖了,更有人说西施日久生情,爱上了夫差,竟于国破之日在馆娃宫为夫差殉情了真相已经湮没于历史的迷雾之中,只留下了这个可歌可泣的美人计传奇任后人评说了。

    王昭君,美人计的又一成功者。

    王昭君,恐怕是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最多的美人之一了,后世的杜甫、江淹、王安石、马致远等人均有吟咏她的名篇传世。昭君,西汉元帝时期人氏,与屈原同为湖北归州人氏,丰神秀美,气质出尘,但昭君之所以名标青史,不仅仅因为她超凡脱俗的美,更因为她自愿请行和亲匈奴,远嫁塞外,换来了边疆的和平与安宁。汉朝在立国之初,便时常与匈奴兵戎相见,烽烟蔽日,鼙鼓震空。“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百姓流离,田园丘墟,北方边陲迨无宁岁。自昭君和亲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北方边陲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1954年在包头汉墓出土的“单于和亲”、 “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瓦当残片便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昭君出塞也因此成为一个经典的历史时刻,不断在典籍和舞台上重现,后人评述“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不失为对她的壮举的公允之断。

    就昭君个人的遭遇来说,她那和亲的壮举其实是一出个人的终生悲剧。她所选择的是一桩毫无爱情的政治婚姻,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联姻“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权怎能属于爱情呢?”昭君说到底不过是汉元帝慰安匈奴的一个筹码而已,更直白地说,昭君其实就是汉家天子给匈奴单于的性贿赂罢了,她的牺牲与委曲始终摆脱不了这一抹难堪的色彩,令人唏嘘不已。传说昭君出塞时离情别绪愁怀满腹。为纾解去国离乡的抑郁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她的曲声缠绵徘侧,哀感顽艳,她的姿容凄婉动人、楚楚可怜,就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不忍继续前行。纷纷停留在昭君的周围陪伴她与西施“沉鱼”相映成趣的典故“落雁”便是由此而来。

    也许只有杜甫才是她的知音,听出了她心中的无奈与不平----“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美人计使用好了。甚至能够改朝换代,这里面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就是最好的例子。

    公元581年,周宣帝因荒----淫过度而崩。宣帝9岁的儿子宇文衍即位,历史上称为静帝。

    静帝年幼无知,大司马杨坚趁机总揽了军政大权。但是,杨坚的专权引起了宇文家族的不满。

    宣帝的弟弟汉王宇文赞早就想当皇帝,宣帝死后他便搬到宫中,上朝听政时故意同杨坚同帐而坐,杨坚对此很恼火,但又不好说什么。

    杨坚知道宇文赞是一个酒色之徒,见了美女就挪不动腿。于是派心腹刘防选了几个美女送给宇文赞。

    宇文赞满心欢喜地接受,根本不知杨坚的用心。

    宇文赞自得了美女以后,整日欢歌达旦,对政事逐渐失去了兴趣,很少与杨坚同帐而坐了。

    刘防依杨坚的意思对宇文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