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秦时小说家 >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半代六世(求票票)


    可……管仲之变革齐国,只能够收的一时之效,是故,在管仲死后,整个齐国便是大乱,齐国的霸业也就荡然无存。

    反观商君之于秦国,法理定下,举国遵守,则六世百余年来,大秦之国力蒸蒸日上,才有目下大秦独强独霸。

    不过,四民之力,的确存在,没有商工的存在,整个咸阳城也不会如今之热闹,然商工之人,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

    实在是国之蠹虫!

    秦王政觉得王弟之所言,有些背离秦国法之本体,那是秦国的根基,是秦国得以强大的根基,历经六世检验的根基。

    不能动摇。

    王弟之语,略有不妥。

    蒙毅旁侧听之,未敢插言。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这是昔者玄清与韩非论道之时,其人常论之言,安邦定国,唯有以法匡之,而法字的写法,在孝公岁月,是商君写就的。”

    “那是商君为当日之秦国写就的。”

    “而今,秦国诸夏之内,独强独霸,甚至将要一天下大势,那么,大王以为,商君若然在此处,所写之法会如何?”

    具体的细枝末节,具体变动内涵诸般,周清没有多言,那些都是可以细细商榷的,甚至于都不是难事。

    关键……在于一颗心,一个信念。

    迎着王兄看过来的目光,周清神容未改,仍旧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刚才之语,或许有些大了,但早晚都是要面对的。

    商君之法,行秦国百余年,已经快走完属于自己的进程了。

    下一步,会有别样之法出现,取而代之,更加符合秦国之现状。

    “武真侯之语……,也是寡人所求也。”

    秦王政不复多言,无论王弟的意思如何,可有一点自己是认同的,那就是要变了,要对秦国的新局面,进行一变。

    那一点,在文信候吕不韦岁月便是在变化。

    登位以来,冠礼亲政以来,也是明悟商君之法不可能永久的实行下去,如眼下军中的军功爵,果然扫除山东诸国之后,大秦铁血锐士当如何?

    那是大秦锐士得以无双的根本之一。

    荡平诸国,再无敌手,奈何?

    ……

    这亦是秦王政近来多阅览百家、诸国典籍的缘故,希望可以受益一二。

    ******

    从兴乐宫偏殿离去的时候,已然暮色降临,天边远处的那最后一缕余晖,也只剩下留存在朵朵白云之中的赤红印记。

    不得不说,尚食坊做的东西,还是可以的,一边随意吃着喝着,一边随意闲谈着,期间更有些许歌舞助兴。

    两个时辰下来,都觉得腹中已饱,加上酒水的浸润,更为怡然,身后的蒙毅虽也是两个时辰,却没有饮下太多酒水,神志清明。

    踏步而动,周身紫色玄光隐现,玄功运转,虽无意,可浑身上下的酒意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身上那浅浅的酒气。

    “蒙毅,今日于殿中,可有所得?”

    行走在前,旁侧有李仲派遣的一支黑龙重甲之兵护持,按照刚才大王临去后宫的口令,车府令也有车马相送的。

    路过鸿台,仍旧如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见到的那般。

    可惜,鸿台依旧,世事流转。

    “蒙毅愚钝,于大王、武真侯之语,不为明悟。”

    “鲜少所得。”

    蒙毅闻此,连忙拱手一礼,身下脚步未停,徐徐跟上。

    今日自己宴饮相随,实在是……难以出言,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插不上嘴,更别说提出什么意见。

    最开始大王与武真侯之间谈论的法制可变问题,已然非自己现在能够触及。

    其次,便是论及长生!

    论及诸国风华!

    论及楚国之事、江南之事、百越之事、北胡之事……,诸多话题,涵盖甚多,不拘泥于表里,蒙毅身为感慨。

    大王冠礼亲政以来,举国重任加身,于那些事竟知晓的那般详细,还有武真侯,亦是博学深广,一语而落,都非泛泛之谈。

    乃至于后面还提到后宫诸公子,这个话题在秦廷中枢之内,可是一个不小的忌讳。

    按照惯例,秦国现在应该立下储君太子之位的。

    奈何大王数年前就表明态度,暂时不会立下太子的,而武真侯竟可以在这个话题上言谈,感大王之意,也没有什么异样。

    武真侯!

    不愧是大王最为欣赏之人。

    “哈哈哈,你目下为郎中令,多听,多看,多做,待数年后,自有收获。”

    蒙毅是否真的有所悟,并不在周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