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科幻小说 > 回到过去当术士 > 第二百七十五章 来自远古的星图,紫禁城的天星风水!


    “也不光您不知道,恐怕除了那些年长的前朝遗老,现在的四九城还真没多少人知道!”

    导游见刘思成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笑着解围道。

    “紫微垣,三垣之一,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中国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紫微垣之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皇帝内院,除了皇帝之外,皇后、太子、宫女都在此居住。按《步天歌》,紫微垣为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称中宫,以北极为中枢。有十五星,分为左垣与右垣两列,宋史天文志: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

    紫禁城其名称系借喻紫微垣而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是天帝的居所。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而“禁”则更为人理解,意指皇宫乃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

    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达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平民百姓不用说观赏一下楼台殿阁,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新中国之后,百姓翻身做了主人。紫禁城变成了景点,向平民百姓开放!”

    “原来紫禁城名字的由来,和天象学有关系,这个可是王先生的领域!”

    刘思成笑着打趣道。

    “这位先生是天文工作者么?”

    陪同的导游有些好奇的问道。

    “不。他不是天文工作者,他是一位堪舆学家!”

    刘思成笑着说道。

    “堪舆?风水师?”

    导游有些诧异的说道。

    “风水师不是勘察地理的么?怎么会和天象扯上关系?”

    “风水学所秉承的所有原理,都是来自于天象原理。讲究的就是“在天有象,在地有形”。天上的星象。是我们风水营造的一个先兆或者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或法则。”

    王钟笑着说道

    “这个蛮有趣啊,我记得以前呢,看《三国演义》。或听那个《三国演义》说书的时候,诸葛孔明夜观天象,看看哪颗流星又划过了,他就能知道哪位大将陨落了。可很多人就认为,这是一种迷信呢!或者是一种演义效果!”

    刘思成有些疑惑的问道。

    “古人的士大夫也好,学者也好,都是非常善观天象的。”

    王钟肯定的说道。

    “天象的内容包含的很广泛,很丰富,不仅仅是流星和陨石的问题。最主要观测的对象是我们目光所能及到的恒星。那么大致呢,今天看来是离我们相对比较,就是我们说几万光年也好,几光年也好,在过去呢,就认为,我们虽然不能知道它的准确距离,但是我们能够知道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角度,和我们的关系。中国古代吧,可以说在天文这一块儿呢,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我们在春秋时候呢,就已经有了淮南子的《天文训》出现。然后到了汉代的张衡,他们对天象的观察和测算呢,已经非常地准确。那么到了后来的风水学的运用,那么就完全是依据天象原理去展开的一门学问。”

    “就说咱们眼前的紫禁城吧,紫禁城的选址,建设,都离不开星相学!”

    王钟笑着说道。

    “古人对上天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宫城是“天子所居”宫城的规划模拟于星象,使宫城更加符合上天这个理想的世界,效法上天也是进一步宣扬统治者是奉天承运的思想!”

    “以风水勘定国都,就是要把城市置于理想的自然环境中,达到风水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本着“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八气,地有八风;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四维,地有四渎;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是都城成为天象之载体,人伦之轨模。天文即天象,是古人在“仰观天象”是,对天上的实体即星、日、月、云、雨、雷等的运行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星象的掌握,星宿之间的组合和运转变化成为古人认识天文的基础,天上无数的星宿被古人组合成不同的区域。由于中国处于北半球,只能看到北天极的星宿,而北天极的星宿都围绕北极星旋转。

    北极星成为天的中心。天空的日月、星辰、天河、星云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三组星垣分别由东西两藩星宿合围而成,如墙垣的形式,分别是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