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抗日之浮空基地 > 第二十一章 苏联之行


    援助的重担还是落在兄的身上啊。”两位志同道合者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

    克林姆林宫,孙科和邵力子正在等待斯大林的召见,之前几天他们已经跟外贸部长米高扬,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和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分别会谈过。

    “孙先生,看来伏罗希洛夫将军对你们提供的那些资料和实物非常感兴趣。请原谅我,很难相信中国的技术水平已经能造出这样的成品了。”莫洛托夫向两位中国使者说到。

    “莫洛托夫同志,中国人民正在力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一些海外的华人也在积极捐钱捐物支援我们。这次提供一些资料是海外华人援助我们的,我们利用其中的雷达和无线电技术成功打赢了几次空战。前期贵国对我们的抗战事业进行了非常大的支持,为了表示感谢,我们无偿将这些资料与贵国共享。”孙科说到,在外交方面,孙科颇有其父的风范。

    “现在德国战胜了法国,正在准备进攻英国。其盟友日本更是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进攻和掠夺,上月结束的枣宜会战我国损失惨重,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也为国捐躯。日军获得了枣阳和宜昌两地后,我军形式更加严峻。且日本因德国打败了法国而变得越加疯狂。我们急需要苏联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啊。”驻苏联大使邵力子虽是一文人,但是在这国难当头之日也顾不上颜面了,每每有机会就要苦苦要求援助。

    “我们跟米高扬(外贸部长)同志谈过,希望能扩大《通商条约》的范围和数量。中苏两国在资源方面更多地进行交换。另外在军事技术方面,我国也有一些研究,希望能跟贵国共享成果。”孙科补充到。

    “这些事情还需要斯大林同志决定,他一会就会召见你们了。”莫洛托夫长年负责外交工作,在外交辞令方面非常在行。

    ---------------

    而斯大林现在正在他的办公室内看着两份报告。一份是“红色间谍”里夏德?佐尔格送来的,是关于中国和日本在香港秘密和谈的内容,这本就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军统将一些尚未达成的条款巧妙地泄露给了佐尔格在日本高层中的“线人”。

    另外一份是苏联志愿航空队战斗机大队长勃拉戈维申斯基上校的报告,内容是描述了这段时间中国空军的战况和那几场大胜。勃拉戈维申斯基在材料中重点说明了这几次空战的变化,特别是装载大队长、中队长飞机上的那个精巧的无线电,以及那准确地引导和指挥。看到这份材料,斯大林突然想起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前几日带来的雷达和无线电设计图纸。“对了,还有那火箭弹”,对大炮主义有特殊感情的斯大林其实对火箭炮特别感兴趣。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很早就在在火箭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1921年,专门研制火箭的第2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研制合格的固体火箭燃料和发动机。经过不懈努力,苏联设计师先后研制出了可以稳定飞行400米的固体火箭,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以及PC-8282毫米和PC-132132毫米航空火箭弹。苏联飞行员曾使用PC-82火箭弹在哈拉哈河狠狠地教训了骄横的日本人。1938年10月,火箭炮车载实验正式开始,以ЗИС(吉斯)--66X6载重卡车为平台,火箭炮共有24条工字型发射轨。1939年3月,沃罗涅日的“共产国际”工厂8导轨的БМ-13-16试制成功,БМ-13总共可以携带16枚M-13(PC-132的改进型)132毫米火箭弹。测试结果表明,БМ-13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这次孙科带来的火箭弹技术资料和实物经过伏罗希洛夫的评估非常有助于帮助苏联增加火箭的射程,实现火箭弹的小型化。这些技术将对航空火箭、车载火箭炮甚至正在研究的单兵便携式火箭筒的后续改进有非常大的帮助。

    “看来需要跟中国特使好好谈谈了。”斯大林自言自语到,他按动了桌上的呼唤按钮。

    --------------

    5日后,莫斯科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上,孙科踌躇满志。第四次访问苏联的成果超过了前三次的总和。孙科知道,在抗日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只有苏联能这么大规模的援助中国。从地缘意义上,苏联是跟中国靠得最近的大国,在面对日本的威胁的时候,苏联不得不大力支援中国。但是这次双方修订的《通商条约》中有更多的内容在里面,双方还约定了技术共享的条款,中国将提供给苏联雷达、无线电等电子技术,而苏联派出专家指导中国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建立。

    《通商条约》还扩大了以货易货的范围,中国急需获取的战斗机、武器和工业设备范围和数量都大大扩大,首批100架I-16战斗机、12.7机枪及弹药以及石油钻探和炼化设备已经出发分别从空中和陆地(西北通道)前往兰州。其中武器将直接转运到重庆和成都,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