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抗日之浮空基地 > 第四十四章 101作战计划终结


    架次以上,其中9月2日和9月3日两天,更是达到了日均1600架次!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266名飞行员阵亡,321名重伤,伤亡总数占部飞行员的三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地勤人员夜以继日地维护保养、抢修受伤的飞机,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很多在工作中晕倒。另外飞机的修复和生产也赶不上损失的速度,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

    而中国在跟日本人的战斗中却风生水起,不得不说这是对大英帝国的一个嘲笑。因为英国在抗日战争甚至二战的初期都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要说二战中英国什么最出名,其一就是惨烈的不列颠空战,其二便是绥靖政策。

    为了自己不卷入战争,小国的利益是可以随便牺牲的,不管是不是盟国。德军开进莱茵兰,英国不反对;德国吞并奥地利,英国不反对;德国要吞并捷克,英国就帮忙搞了个慕尼黑协定;德国侵略波兰,英国向欧洲提供了4个师的象征性援助,躲在牢固的马其诺防线后,“眼看着一个唐吉科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希特勒消灭了。”更有甚者,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坚信只要继续实行对日绥靖即可维护英国的利益。

    1938年5月,英国竟与日本在东京非法签订了关于中国海关的协定,将征收的税款部存于日本正金银行,并任用大批日本人为海关官员,致使日本得以用中国海关税款套取外汇,向欧美购买战争物资,用以侵略中国。同年9月,驻英大使郭泰祺向英国声明,中国将在国联第102次行政会议上要求按国联盟约第17条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时,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竟向郭说:中国政府这样要求,“于中国自身没有一点好处,而对国联却可能有害”。同时向日本驻英大使吉田茂表示:英国政府不会赞成中国要求国联制裁日本。1938年末,英国虽然在美国提议下允诺向中国提供少量贷款,但对日本仍持一贯的绥靖政策。1939年7月,英驻日大使克莱琪与日本外务大臣有田八郎代表各方政府在东京签订了《有田—克莱琪协定》,其中规定英国在华北限制抗日活动,阻止抗日“嫌疑犯”进入英租界等,并将4名嫌疑犯由英租界引渡给天津伪政府。这实际上是变相地承认了伪政权。另外就在今年7月为了缓和与日本的紧张关系,丘吉尔上台后居然下令滇缅公路和香港港口达三个月之久,使中国处于窒息的境地。它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而今天贝文却不得不跟这个被自己多次出卖的盟友签订合作协议。英国付出航空发动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目前不能提供)跟中国政府提供的雷达技术和无线电导航及干扰技术进行交换。两个同样面临敌军战略轰炸的国家会有很多的经验可以交流。

    按理说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技术用于实践的,但是却在德军的干扰下成为一堆废铁,而中国人则在防空中将雷达技术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能利用雷达精确引导战斗机接敌。何俊才提供的雷达技术并不先进,其实英国已经在进行研究,也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出成果,何俊才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牢牢把控住科技的发展,让其他国家逐渐放弃自行研究的路子,而走向购买技术的歧途。后世欧美国家正式这样对待中国的,比如大飞机,等中国快研究出来的时候就赶快廉价卖出这种技术,导致让那些以结果为导向的科研部门管理者觉得反而购买技术更容易一些,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走向被迫购买技术的不归路。就像吸毒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

    何俊才提供给了英国“高能多腔磁控管”技术,它把磁控管的交变齿捆绑在一起来约束它稳定,这样就可以获得在3000MHz下50K的输出功率,利用这种技术就可以制造出功率强大的微波雷达。目前德军使用的无源干扰是利用箔条,就是背面贴了敷纸或赛璐玢的铝条,其尺寸和目标雷达的波长相匹配。当被雷达照到的时候,就会产生谐振,产生感应电荷,该电荷产生出的与照射频率相同的增强信号,该感应信号被箔条再次辐射以被雷达接收,并把他当作目标回波。而加大了磁控管的输出功率后,雷达由米波雷达进化到了分米波雷达,定向性更好,受干扰的面积小。另外干扰锡箔条的长度是要干扰雷达波长的一半时,效果最好,目前德军还不知道英国可以制造出波长为10厘米的雷达,所以干扰效果会变差,现在德军使用的锡箔条长度是50厘米到1米。

    无线电导航和干扰技术是指目前德军已经开始利用部署在法国海岸的大功率定向无线电来交叉指示轰炸目标给夜间的轰炸机使用,使得他们在灯火管制的情况下能通过耳机接受到两个无线电站交叉信号的“干涉”波而实现准确地轰炸。这个导航系统很复杂,但是干扰技术很简单,摸清楚无线电的信号后设置几个干扰站就好。

    付出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