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抗日之浮空基地 > 第一百四十二章
    从本质上说,何俊才自诩为“文艺青年”,而且空军本就是高科技的兵种,所以何俊才身上并没有普通军阀的匪气,这让他在教育界赢得了一些名声。何俊才跟学者的最早合作是跟梁思成,梁思成的空军之家的十名成员中都在何俊才手下服役,现在只剩下五名。后来何俊才还请梁思成、林徽因两夫妇帮忙设计空军纪念碑,当然得到了这两人的大力支持,现在已经快落成了。当然还有请梁思成等人秘密帮忙鉴定邓青、易剑光的摸金小队从印度等地运回来的宝物。随着何俊才给出的印度宝藏名单上的项目一条条被邓青等人钩掉,梁思成最近发现有一些暹罗和印度支那其他地区的宝物出现了。

    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何俊才到达昆明的第一站就是拜访西北角城外的西南联大。鉴于空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战果,并使得昆明和西南联大免遭日寇的袭击,西南联大的校长梅贻琦带着教授会的一干著名教授在校门口隆重地迎接了他。说实话,当蒋介石光临西南联大的时候都没有接受到如此隆重的礼仪,因为西南联大中有颇多左翼分子,对蒋介石并不屑一顾。

    何俊才带着惊恐的表情跟一个一个的大师们握手,并且恶趣味地想着这些大师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种课本中给他留下的深刻记忆。朱自清、沈从文、闻一多、钱钟书、华罗庚、吴晗那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西南联大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两旁的青年学生唱起了西南联大的《满江红》: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阀。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祯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茄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逐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当众人唱到“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时候,何俊才不由得热泪盈眶,这正是他穿越过来的目的,而人杰,就在西南联大中等待他去挖掘。

    何俊才在原清华大学校长,现在西南联大的校长梅贻琦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学校。空军旗下的训练部跟西南联大有很多的合作,之前联合举办的课程为在中央航校中的飞行员培训各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成为才。而且在空军士官学校和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空军少年学校上,两者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训练部部长沈德燮也在这里,像一个老朋友样迎接了自己的好友兼上司——何俊才。

    “梅校长,贵校的教学氛围真的是太好了,兼容并包。我觉得从思想上,我们国家这几十年来可以跟春秋战果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何俊才看着在道路旁辩论的学生说道。

    “是的,在新旧文化的交汇处,总会出现不同的思潮。” 梅贻琦点了点头,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对这样的现象感到欣慰。不过何俊才知道不止是文化交汇的原因,而是因为中央政府太弱,有时候这也是一件好事。从这以后,中国几乎没有出国什么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所有成名者都是这个时候的老师或者学生,比如杨振、李政道、朱光亚和邓稼先等人。

    “感谢梅校长前期跟中央航校开设的培训课,让我们的准飞行员们增长了很多的知识,使得我们的飞行员水平要高于日军的。”训练部部长沈德燮跟梅贻琦合作比较多,现在随便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赞扬一下梅校长。

    “那里那里,能为抗日的事业做出一些贡献是我们的荣幸。”梅校长谦虚地说。

    “贵校作出的贡献不止这些,我知道我们飞行员中有一部分就是来自西南联大的学生。这些青年的学生素质很高,到空军中很快就成为了骨干。现在航校越办越大,更需要有文化和科学基础的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何俊才微笑着说。

    “呵呵,其实就我而言,我是希望这些学生能完成学业的,说不定那样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梅校长曾经挽留过那些中途辍学而参加空军的学子。

    “我们非常理解这一点,我们希望为这些学子保留学籍,这样在抗日大业成功之后他们还可以到西南联大,或者恢复后的清华、北大或南开去完成自己的学业。” 沈德燮补充道。

    “这是没有问题的,西南联大的大门随时为他们敞开。”梅校长推了推眼镜应答到,然后他接着说:“还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空军少年学校在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等多个省开展起来,现在我们师范学院的学生几乎都被包圆了。继续开展恐怕会出现师资的短缺。”

    其实在私下的时候,梅校长曾经向沈德燮表示过,国民政府教育部中的一些人对空军训练部在国建设的空军少年学校颇有微词,随着空军少年学校招生数量越来越多,原本教育部控制的中小学校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教育部的控制力和威信受到了影响,教育不再是教育部门的自留地了。

    对于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