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安胎,大部分事情都下放了,剩下了都是钱嬷嬷揽总,除非有什么非要她做决定不可的事,否则,贾敏一概不过问,差不多做起了甩手掌柜。

    端午节临近,各家往来,节礼派送,贾敏只说了一句,按照往年的旧例来,钱嬷嬷就带着人手安排去了。因为贾敏对娘家的看重,所以每年的四时节礼都由贾敏亲自安排,不走大帐。因此钱嬷嬷拿着大帐安排的时候,就把贾家给落下了,而原本应该忙此事的贾敏则是压根没想起这茬。

    因此,等钱嬷嬷把节礼已经安排人差不多派送完毕之后,提了一句,太太怀孕已满三个月,胎坐稳了。在送节礼的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贾母,一直为贾敏无子而担心的贾母听到这个消息不知道该多高兴呢。贾敏这才想起贾家的节礼还没有送,和钱嬷嬷一说,两人傻眼了,手忙脚乱的准备好,赶紧装船,送入京中。可是到底是太晚了,赶不及在端午前送到。

    贾敏的端午节礼送晚了那么几天,在贾府里引起了一片涟漪。贾母从接近端午节就有些坐卧不宁,盼着女儿的家书。贾敏刚出嫁的那几年,原本对女婿在翰林院供职而不高兴的她庆幸不管怎么着,女儿是留在了京城,母女两个想见面还是很容易的。

    没想到女婿经过馆选之后竟然被外放。自此之后,贾敏就跟着女婿天南海北的走,母女一别十多年再也不曾见面。只能借助书信得悉彼此的近况。对于女婿的官职越升越高,贾母是高兴的,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贾敏的生育问题。

    没想到贾敏在家的时候身体还好,嫁了人之后怎么变得那么容易生病。在京里还好,离开京城跟随林海到外任,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大病一场,水土不服的情况非常严重。屡屡生病,本来就不是结实的身子不免虚了下来,这样的身体哪里做的了胎!

    为此,贾母也是吃斋念佛,为贾敏祈福。并让贾赦和贾政四处打听好医生,然后给贾敏送去。去年贾敏终于怀孕,贾母松了一口气,虽然最后生的是个女儿,不免让人失望,但是贾母旋即豁达的想,只要能生就好,这胎是女儿,下胎就该是儿子了。

    没想到贾敏因为难产而再难有孕,这让当时收到消息的贾母急的满嘴都是泡。作为一个后宅妇人,她是从作媳妇哪里走过来的,如何不知道儿子对于后院的女子意味着什么。因此非常担心女儿的境况,在写信安慰的同时也帮着想法子,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到贾敏。

    自从贾敏出嫁之后,每年的节礼按时不拉早早就送了过来,而且随着林海的一路升迁,这礼也越发的厚重起来。如今已经过了端午节依旧不见消息。贾母少不得担心,是不是女儿出了事?因为多年来只生了一个女儿,又再难有孕,所以女儿在内院的处境担忧?……若不是贾赦兄弟俩和邢王两位夫人尽力开解,贾母在端午节当天就要派人到扬州去看往贾敏。

    这日王夫人从贾母房中劝解完毕出来,刚回房,陪房周瑞家的就走进来,说:“回太太,账上没钱了,可是如今有几家亲友走礼,还有过几天就是王家老太爷的寿日……我刚才过来的时候,大老爷打发人过来要支一千两银子。因此我来讨太太示下,这钱从哪里走?”

    王夫人诧异道:“前几天和你算账的时候,账上的钱还够府里花销的呢,怎么这才几天,一下子就没钱了?这几天府里也没什么大的花销呀!”这钱都哪里去了?

    周瑞家的见王夫人有疑她之意,赶忙分说:“太太,你忘了,当时我们算账的时候,把往年姑太太送来的银子算在里面的,如今姑太太的节礼还没送来,府里用钱的时候只好先支账上的了,所以把钱花没了。”

    王夫人听了,低头细细想来,果然是那么一回事,想了半晌,才道:“即这么着,我也没法子了。少不得将外面的帐先收回来一部分。你和你男人说去,因为急着用钱,所以尽快收回来,哪怕利钱少算几分也无妨。至于眼下,你一会儿到库房捡几样东西出去,先押上几百两银子,先对付过去。等回头钱收上来,再赎回便是。大老爷那边,你先搪塞着,拖上几天,一切都等帐收上来再说。”

    王夫人叹着气道:“本来府里还有本内帐的,里面有钱,可惜,在老太太手里,我们根本摸不着。只有老太太肚子里爬出来四姑娘有那个福分,每年往那边送东西的时候不知道老太太往里贴了多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