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汉世祖 >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
了一大片水土给他们渔猎生存,为了筹建安东都督府治,还占了他们在鸭子河流域(北松花江下段)的一部分族地。

    没办法,即便自信如世祖,“女真+完颜”也足以对他造成刺激,而以他一贯强势的作风,便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如果说有什么真正出乎刘皇帝意料的,大抵是秦王刘煦对安东的经营了,他把包括完颜、达卢古、唐括、泥庞古、徒单在内的诸多东北部族一一驯化、汉化,在这些土著蛮夷部族中,真正建立起汉统,真实而深刻地改造着东北地区,改变着东北历史。

    这个过程,注定是不易且不凡的,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与坚持,秦王刘煦最美好的一段年华,包括他的性命都留在了东北的黑土地上。

    世祖皇帝为什么爱刘煦,固然因为长子情怀,因为“深肖朕躬”,也因为秦王在安东二十年的作为,那些攻坚克难,那些坚韧不拔,那些踽踽独行,都深深地打动了世祖皇帝。

    在世祖皇帝眼中,一定程度上,秦王刘煦的作为,就和他本人一样,都是在做改造时代、改变历史的事情,这种“知己感”,可是极难找寻的。

    当然,对于所有在外开拓打拼的儿孙子侄,世祖皇帝都有这样一份情怀,比如魏王刘旻,后来的凉国公刘晔,包括刘曙、刘昕、刘淳这些子侄,只不过,作为他的长子,秦王刘煦总归要多一份特殊罢了。

    而于此时的许昌王刘曜来说,念及这些渊源,却不免头疼。区区完颜女真或许不值一哂,但其背后紧密联系着的安东国,却不能慎重对待。而在当下大汉帝国,安东国也是最值得尊重且谨慎对待的一个封国。

    经过与皇帝刘文济的多次接触与交谈,刘曜对自己的任务,也逐渐清晰了,皇帝可谓是重任相托。然而,要对宗藩体系进行改革调整,要让中央朝廷与海内外封国回到一个正常的国际交往关系,要改变一个延续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习惯,又岂是那么容易。

    世祖定下基调,太宗小作整顿,轮到刘文济想要大改,其困难可是呈指数上升的。但皇帝的态度,也让刘曜感受到了一股决绝,当然,以帝国中央朝廷目前的强势,只要当权者下定决心,还是做得到的,只是这么变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与后果,谁也不清楚。

    但是,不变又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封国对朝廷的“小气”心生怨气,而朝廷也对封国的存在形式感到别扭,大家都不爽,那就还不如把关系理顺,把账扯清,各自安好。

    要知道,就连浴血奋战、同袍同仇的安西三国,都不可避免地在十多年前走向独立,何况母国与这些子国呢?

    而皇帝想要改革完善宗藩体系,这股风也已经在朝野内外吹了一阵,并且获得了不少讨论,在此事上,刘文济是有广大“民意”支持的。

    至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中央朝廷内部,“朝廷不能当封国的奶妈”这一点,是已经形成共识了。而刘曜在这方面的感情,则要更复杂些。

    站在朝廷的立场,他当然也要支持,并且已经用实际行动在支持,但刘曜可不只是朝廷的中书令,他在南洋可也有一片封地(太宗所封,位置在棉兰老岛,菲律宾基本被一分为三,由刘暧、刘晅、刘曜三脉分享),虽然并没有怎么用心经营,但在“封国时代”下,他这一脉还是得到了不少好处。

    对于刘曜这种出生既晚、出身还一般的宗王来说,在封国事宜上,是很需要来自母国支持的,只不过,他只需要朝廷从手指缝里漏出点东西,而不是像那些发展成熟的大封国一般,总想着把朝廷的手指都掰开

    皇帝要改革宗藩体系,对刘曜的封国利益来说,也是有损的,只不过,比起南洋的封地,中书令与理藩院权柄的赋予,似乎又更重一些。

    而欲行改革,安东国这个帝国第一封国,也是完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从历史遗留到地缘政治,都注定了这一点。

    正因洞悉其理,来自辽东道关于完颜女真骚乱扰境的奏报,则让刘曜不禁怀疑,这背后有没有安东国在策动,想来是必定有的,这或许就是安东在向朝廷表明态度?

    对于刘文渊那个“大侄子”,刘曜接触很少,很多事情更是在协管理藩院之后,方才有所了解。但是,即便刘文渊向来不安分,但也不敢在这个关口明目张胆的挑战朝廷的权威吧。毕竟,这已经不是三、四年前刘文济刚即位的时候了。

    不管猜测几多,刘曜已然预感到,接下来安东国那边,怕是又要敏感多事了。但摆在刘曜面前,首先要解决的却是完颜部的问题,这是理藩院的职责。

    刘曜也听说了,辽东布政使曾会已经就此事向朝廷上奏了,请求朝廷派兵,将那些侵边扰民的女真蛮子给剿灭,以震慑四夷,还民治安!

    曾会在辽东主政三年,别的不说,这“强硬派”的名声却是彻底打出来了,在他的铁腕治理下,辽东的官场、民间,风气大为扭转,来自安东国的侵蚀被明显阻遏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