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国潮1980 > 第七百五十四章 东方刀客
 “是啊,反正也不能更糟了,干嘛不让他们试试呢?既然他们自己说能做,那肯定有一定把握,就让他们试试吧……”

    就这样,餐厅经理的帮腔说服下,仨法国佬总算都点了头。

    至此,后厨的冲突暂时告一段落,所有人又都把注意力重新放在了备餐上。

    不过,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虽然坛宫这五个人都说能做,可怎么做,他们却有自己标新立异的主意。

    杨峰和大家合计了一下,就让其他四个人先去冷库拿材料,自己离开了。

    不多时,他居然抱着一个盆回来了,那里面是五把中餐的菜刀。

    他倒是主动请餐厅经理替自己跟法国主厨们解释了。

    说为了抢时间,那就得怎么快怎么来了。

    他们用中餐的刀比较顺手,反正最后能保证质量就得了呗。

    这个说法无疑让仨法国佬更懵圈了。

    因为中餐的菜刀看起来太过笨重,怎么都觉着没有法国的尖头菜刀好用。

    而且这种刀四四方方,看上去似乎用处非常局限。

    说句不好听的,让他们觉得没有办法切好菜品,甚至连洋葱末都切不了。

    正迟疑间,甚至连他们的那些下属都有人发出了嘲笑。

    “哈哈,太逗了!你们难道要用菜刀做西餐吗?你们不会以为这里是中餐馆吧,还真不怕干串行啊!”

    “我说,你们别胡闹了行不行!真让外国人看了笑话,伱们丢的也是咱们共和国的人!”

    这就更让法国佬难有信心,不抱什么希望了

    然而就在他们后悔刚才答应的太随意,想要坚持厨房规则,表达拒绝的时候。

    丝毫也不理会嘲讽和非议的杨峰,已经快了一步,把刀都分发出去了。

    坛宫这五个人,谁接过刀来,都是二话不说,麻利儿的就上手切上了。

    结果这一来,仨法国佬要出口的话不但咽回去了,而且他们也瞠目结舌,彻底看傻了。

    怎么回事?

    因为他们就没见过这么牛的刀工!

    无论是杨峰刀下的蘑菇方丁,还是许春燕刀下的苹果条,又或是戴红负责的蒜泥,小查来切的野菜卷儿,是行云流水一样切了出来。

    这种刀花纷飞,方寸之间的美妙和顺畅,快到让人眼花缭乱,美到让人目不转睛。

    根本是仨法国佬前所未见,也无法想象的。

    而且还不仅只有视觉享受,叮叮当当,刀击案板的声音入耳,也如同音乐。

    完不同于西餐厨师们平日一板一眼的缓慢节奏。

    但要说最惊人的还得属江大春刀下切出来的菜汁冻条。

    那可是果冻一样的东西。

    “乐个屁”切它,必须比着尺子,用长长的刀,小心翼翼的,才能做到横平竖直。

    连摆盘的时候要用镊子轻拿轻放的,稍不留神就会散碎的玩意。

    可结果到了江大春的手里,这小子就跟切北豆腐一样。

    左划拉几刀,右划拉几刀,上划拉几刀,下划拉几刀。

    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结果一量尺寸,居然半点也不差啊,准确的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不用说,此时此刻,在仨法国佬眼里,坛宫这五个人简直就是练过功夫的东方刀客啊。

    太神奇了!神奇的都不似凡人了!

    可说真的,这其实是他们外国人少见多怪。

    要知道,西餐和中餐相当关键的一个区别,就是西餐是有烹而无割,而中餐却是烹割并举。

    割者,切也,西餐的肉类,多是大块儿,无所谓切。

    中餐自周朝开始,《礼记》、《论语》里就都有了对切法的初步记载和描述。

    唐朝时,已经有了“蝉翼切”的名目,以后刀工越来越发达。

    逐渐形成了切、剁、削、剜、片、剔、划、剩、割、剖、旋等等技巧。

    到了明清两朝,割与烹已经分了工,有名目的切法已经多达一百余种。

    像大酒楼和大饭庄子里,都是割的不管烹,烹的不管割。

    说白了便是“切的不管炒,炒的不管切”。

    管切菜者,名曰“案上的”,管炒菜者,名曰“灶上的”。

    完不似西餐厨房,一个人又切又炒的,耍活儿。

    这种细分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切的不对,绝对不会好吃。

    打个比方,要把肉都切成竖丝,那怎么炒也不会适口。

    所以中餐的各种物质都有各种的切法,一旦切的不对,口味就差。

    不说别的,光葱的切法,就有好几十种呢。

    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