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国潮1980 >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名利陷阱
起共用化妆间。

    然而即便如此,邓丽君的嗓音实在太过甜美,空灵的音质,温柔的气质完全是得天独厚。

    默默无闻的挨过一年后,当找准市场定位后,她的嗓音就像一颗闪亮的珍珠,在日本歌坛绽放出耀眼的光泽。

    其发布的单曲《空港》,哪怕没有很浓厚的日本味道,完全是属于普世化的演歌风格的抒情歌曲,说来也真没什么特点。

    但就是俘获了众多观众乐迷的心,打破多项唱片销量纪录,也创下了宝丽多公司成立以来旗下歌星最畅销纪录。

    并凭此获得“日本音乐祭银赏”、“日本唱片大赏新人歌手赏”、“新宿音乐祭铜赏”、“银座音乐祭热演赏”等多项大奖,一下子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歌姬。

    但可惜的是,还是因为华人身份,耀眼的成绩非但没能改善邓丽君的处境,反而为她招致来了更多的敌意,惹来了更多的敌人。

    除了引起了许多日本歌手对她眼红和嫉妒,对她的实力大为忌惮之外。

    就连颁发给她最佳新人奖的日本唱片大赏的评选委员里,也有一些人因为不得不把这个奖项发给一个外国人而感到屈辱。

    要知道在此之前,还从没有一个外国艺人能在日本乐坛获得过像邓丽君这样的成就。

    于是邓丽君在此之后,可以说饱受日本乐坛的排挤,成了日本乐手共同的潜在的敌人。

    虽然没有人在明面上表现这种敌意,但针对无处不在,许多歌手都拒绝与之合作,还有人故意陷害。

    像“假护照”事件就是有人瞅准了时机向日本政府举报的,落入陷阱的邓丽君不但因此入狱,惹出了好大的法律麻烦。

    之后也不得不放弃在日本初见起色的事业,被迫离开日本好几年。

    然而就在许多人都以为邓丽君在日本的事业就此终结的时候。

    谁也没想到她居然还能卷土重来,而且一回来就接连三年夺得日本有限放送的大奖,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创造了比当初更辉煌的成绩,成为了真正让人不能忽视的亚洲歌后。

    可问题是在邓丽君演唱实力完全被日本全体国民认可的同时,一直存在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

    “双冠三连霸”的她简直快要把有限放送大赏当做她的专属奖项了,其他败北的歌手和唱片公司岂能不把她视为心头大患?

    风水轮流转嘛,你一个人把锅都端走了,这叫什么事儿!

    何况邓丽君也不是什么高产的歌手,每年居然仅凭一张专辑中的一首主打歌曲就能夺得大赏,别人发三四张专辑顶多也就能在唱片销量上战胜她。

    这就像在故意卖弄实力,狂抽日本乐坛的耳光。

    可鉴于日本有限放送大赏的特殊规矩,那完全是靠日本观众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进来,然后再记录这些观众点歌数据选出来的。

    这个奖项最公平,全靠人气,其他的人再眼红也拿她没有办法。

    除非有限放送大赏可以改变游戏规则。

    如此一来,邓丽君在日本越红就会变得越被孤立,绝不会有任何一个日本歌手真心愿意和她做朋友的。

    与此同时,日本唯一能与有限放送大赏相媲美的音乐大奖——日本唱片大赏,就成了日本乐坛歌手们唯一可以保住颜面的奖项。

    毕竟唱片大赏除了要参考唱片销售成绩之外,最终名单只单靠几个评审决定,说白了就是方便黑箱作业。

    唱片大上每年年底那令人瞠目结舌的舞台布景,不难想象是怎么来的。

    谁的唱片经纪人手段高明,谁的唱片公司强,谁的”赞助金”比较多,把握了这几项,谁就是”大赏”的得主。

    说白了,就是大家分猪肉的自留地。

    那么毫无疑问对于邓丽君来说,这扇大门是彻底关闭的。

    这辈子,她都不可能在日本唱片大赏的评选中再次获奖。

    除了她的华人身份既是最大的阻碍,签下她的唱片公司实力也太过弱小,根本没财力帮她打通关节,运作这个奖项。

    既然她根本没有可能入围,不可能获得提名,又怎么拿奖?

    但问题是邓丽君的歌声实在太受欢迎了,接连两年吊打日本同行也就罢了,关节今年的《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又属神作。

    观众喜欢,沉迷其中,粉丝无数,明明身为演歌风格的歌手,就靠有口皆碑的好评,唱片居然卖出二百万张,超过了绝大多数最能搞营销卖唱片的流行歌手。

    而且她主要的歌迷受众都是年纪正值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这个群体也恰恰是当今日本社会的骨干力量,即使是上班族也都是管理职位,话语权不容忽视。

    所以事实上,唱片大赏能够一直把邓丽君拒之于门外只是理论上的。

    反而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