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国潮1980 >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远香近臭
友,文人以文会友。咱们既然都是爱饮食和烹饪的人,就以菜会友。今天我沾光先吃您的菜,正月初五晌午,我也摆一桌宴席来回请您,您看如何?如不嫌弃,到时候,您也品品我的私家菜……”

    这话同样说到张大勺的心眼里了。

    基于江四小姐的家庭环境很不一般,他确实有心想要见识一二。

    盖因富有家庭的私有之菜,很少有外传的,而且都好,都有特别的烹饪法。

    甚至往往会有独特,让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老爷子也盼着自己平淡的生活里能有点惊喜,很可能江四小姐就是给他惊喜的这个人。

    不过尽管如此,对这段饭倍感期待的张大勺却不肯贪人之功。

    他虽然接受了邀请,却也没忘了给宁卫民摆好。

    “嗨,您要请客,我是求之不得。到了日子口儿,我是绝不会缺席。至于我这点见识呢,您要觉得有帮助,那是我的荣幸。不过啊,您要是都归功于我,我也要惭愧的。”

    老爷子说着一伸手指向宁卫民,“因为说实话,这些见解,这些主张,也有这小子的功劳。原本我也没有想的这么清楚。说起来还多亏了这小子开了家主营宫廷菜的饭庄子,而且还想要在国外开分店。我们见天儿凑在一起没事就琢磨,用哪些菜合适,怎么干合适,这么一来二去的,这才有了这样的经验和共识。”

    跟着老爷子还笑着为江四小姐指了指桌上的几样菜。

    “哎,对了,这小子他也是个懂得吃喝的吃主儿。他自己琢磨出的菜色也挺有意思的,您看今儿这桌上的松仁玉米,蚝油生菜,这两道菜就是他的发明创造。如今已经成了他那个饭庄子卖的最好的几个菜之一,对了,那什么椒盐蘑菇,和鸭蛋黄焗南瓜听说在日本也很受欢迎。要说这老康真是收了个好徒弟啊,我可羡慕的很呢……”

    确实,有别于当时大多数京城家庭大同小异的内容。

    今天中午马家花园这一桌饭菜的规格可绝对称得上是顶尖儿的了。

    因为除了京城人过年都要有的一些传统菜式,像“肉皮冻儿”、“芥末墩儿”、“豆豉豆腐”、“山楂拌菜心”、“米粉肉”、“清蒸鱼”、“清炖鸡”、“南煎丸子”、“葱爆羊肉”、“红烧排骨”、“家常带鱼”、“肉末雪里蕻”和“八宝饭”这些,今天的席面上还有好几道堪称独特新鲜的菜色。

    张大勺亲手烹饪的柴把鸭子和蹄筋烧海参自不必说,都是味道极为绝妙的大菜,占据了桌子上最显眼的主要位置。

    但另外还有两道极为鲜亮的素菜也同样很引人瞩目,令人耳目一新。

    那就是宁卫民抄了未来餐饮业的作业,提前“发明”出来的松仁玉米和蚝油生菜。

    别的不说,就说这年头的京城,蔬菜生产还没有完打破季节的桎梏。

    虽然京城从1984年就开始大力发展大棚菜,也在太阳宫和小汤山先后建立了引进外国蔬菜的“特菜基地”,就连外埠菜也从去年开始大力供给京城。

    但对于广大的市场需求来说,这些还是杯水车薪。

    作为普通老百姓,冬季仍然要以冬储大白菜为主。

    能在冬天花大价钱买到不多的鲜货,也就是西红柿、黄瓜和豆芽罢了,聊胜于无。

    所以从物质供给的角度出发,能在腊月寒冬见着这样的东西本身就不易。

    这完是得益于宁卫民和天坛公园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从温室大棚的供给链获得这些东西。

    另外,也别忘了,松仁玉米和蚝油生菜也是经过大众口味检验,颇受好评的菜肴。

    未来以国范围来论,无论是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只要是大众餐馆,这两道菜基本都有,长期保留,而且点菜率还不低。

    解放前,但凡国各地有名有号的酒楼,不都都具备随时提供五十多种通用菜肴的能力嘛。

    这么一看啊,这松仁玉米和蚝油生菜两道菜也等于进入新社会的通用菜单里了。

    这就足以证明这两道菜的受众很广,绝对属于投大众喜好的口味。

    那么自不必说,在张大勺的推荐下,江四小姐也去尝了尝宁卫民“发明创造”。

    别说,这两道菜虽然味道直白了些,谈不上什么五味调和、精妙变化。

    但确实很好吃,都带着甜口儿,而且还很解馋,吃了一口就想吃第二。

    难怪那些年轻的小辈儿那么喜欢吃肉,对这两道素菜也趋之若鹜。

    为此,江四小姐也不由对宁卫民刮目相看。

    她一边让儿子也来尝尝,一边就想着要跟宁卫民搭话。

    不过宁卫民此时可有点顾不上其他。

    他正神贯注地照顾着松本庆子。

    一边给她布菜,一边为她解释她不明白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