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在豆蔻年华 > 第18章


    机器的操作规律之后,苏建国就找了辆卡车,将彩票投注机器运到了门市里,还去家具城买了几把小椅

    14、事业起步 ...

    子,皮墩,一张桌子,还买了些墨水毛笔粉笔等物。然后选了本月的十八号,阴历初八的日子,在门市外面扯了横幅,放了几把鞭炮,A市荣祥小区彩票投注站就正式开业了。

    彩票虽然在97年末还算是个新鲜玩意儿,但是托前阵子大红大紫的体彩刮刮卡所赐,A市的人没哪个不知道彩票是何物的。但是大家了解的多是刮刮卡类型的彩票,对这种投注式的了解还不多,所以猛的看见小区内开了一家这样的店,很多人都进来转一转凑凑热闹。沈素梅在店里面放了很多从彩协要来的宣传册,每当有人来询问投注方式,得奖金额之类问题的时候,她就将宣传册让给别人看,一来二去,也有些感兴趣的人买上一两注凑凑热闹。

    因为身边有这样投注站的缘故,很多人突然发现,周五和周日的时候,省卫视台下午六点半的时候会有一个叫做“福利彩票开彩”的节目,而在H省非常出名的晚报上面,每天在最后一版都会有上期彩票开奖的号码。渐渐对彩票了解的多了,买彩票的人也多了,再加上整个A市也只有两家彩票投注站,只有这一家是私营的,沈素梅态度又很友好,平时在店里无聊,也跟周围的店主们,或者是小区的居民们聊上几句,第一个月的营业额超过了0,买主大多是受到刮刮卡余波的影响,很多人还是不了解福利彩票体育彩票这种新型的投注方式。更多的人则是买刮刮卡买的赔了不少钱,所以觉得这种彩票也是骗人的,开业前几天压根没生意,到了半个月后才慢慢好转。

    8千营业额,乘以百分之八,就是这家店的盈利了。六百四十,除去房租水电费,只有三四百的盈利。沈素梅有点沮丧,苏建国也在犹疑着怎么赚的这么少。苏夏知道父母是第一次做生意,没见到开门红,所以有些胆怯了。她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一再安慰父母这种新型投注方式是大势所趋,生意到下个月肯定会更好。

    到月底的时候,H省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直接促进了彩票事业的蓬勃大力发展:在H省J市,有一个彩民买中了这一期体彩的头等奖,奖金600多万,税后也达到了450W人民币整。虽然体彩福彩头等奖非常之高,但是因为数字的莫测性,十几期几十期还不一定能够出现一个头等奖,这位彩民的获奖,不仅成为了整个H省市民茶余饭后的话题,更是获得了国内其他省市报刊杂志的瞩目!

    两块钱买来的一组数字,居然换回了五百万!就是这样劲爆而震撼的消息,将彩票这个东西宣传进了千家万户。苏夏她们家彩票投注站第二个月的销售额足足上涨了几倍,达到了吓人的四万五!纯利润达到

    14、事业起步 ...

    了三千多块!

    三千多块等于是什么概念,在97年的现在,A市猪肉只是三块五一斤,大米九毛钱面粉七毛钱一斤,四毛钱可以买一个大大的烧饼,一块钱就可以加个鸡蛋和豆腐串……苏建国的工资年前刚涨过,现在是八百一个月,沈素梅以前在造纸厂效益最好的时候,也拿不到九百一个月。而A市现在的房价,则是平均五百多一平米,现在A市还没什么商品房的概念,市民们住的房子要么是几十年前盖的筒子楼,单位厂房,要么是近年来各大单位盖的家属楼,家属楼卖的价钱更是白菜价,像国税局地税局这样的好单位盖的家属院,一平方米只要职工三百块钱。三千多块,是五个国企职工的工资,购买力等同于十年后的一万多两万,如此利润,可想而知。

    彩票热一经点燃,就再也冷不下来。苏夏去投注站看过,人群熙熙攘攘的,简直热闹的跟赶集一样,沈素梅的手根本不得闲,一直在机器上敲打着。每天晚上九点投注站关门的时候,沈素梅都要由苏建国去接才敢回家,因为她随身带着的皮包里装满了钱,鼓囊囊的,一天的营业额都让她成了大款。

    夫妻两人看这个投注站这么红火,已经开始商量着,如果到年后还是这么好生意的话,那就在城市的另一个大型居民小区再盘一间门市,再开一个投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