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华整合
道:“我已经以个人的名义,在上*海浦东买了三块地。陆家嘴地块最小最核心,大约有六七十亩,用来建一栋总部大楼,供集团和瑟坦油气田公司使用。黄浦江边有2300亩的土地,用来建办公楼群和实验楼群,给大华实验室使用。动力机厂、海上运输公司和大华船业不做搬迁,大华燃气公司继续流窜,除了一些联络部门留在集团之外,燃气管道铺到哪,就搬到哪。”

    四郎“嘿呦”一声,引起轻轻的笑。

    李琳最是不忌正式场合,笑吟吟的道:“苏董,说有3个地块,还有一块最大的呢?”

    “如果海沧的甲醇项目最终无法确定,那就转移到浦东来。否则的话,另作它用。”

    “怎么就无法确定了?”

    “例如,海沧计划失败,我们的甲醇项目是否能进行下去,就有问题了。”这是苏城第一次说出海沧计划有可能失败的情况,众人登时大讶。

    黎涣祥不相信的瞪大眼睛:“不是说国家都投了3亿美元吗?而且,苏董回来也说了,机械化工程兵部队都上去了,这咋还能失败?”

    四郎徐浩强也难以置信的道:“这要是失败了还得了?大乙烯搞不出来?”

    只有钟志根若有所思的考虑着。他在学校里研究并行工程,被苏城挖到大华实业以后,做的还是企业管理和先进制造技术,深知大石化项目中的风险。

    “70亿美元的项目,任何一点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完蛋。”苏城没有继续讨论下去,转而道:“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公司内必须整合资源,要练好内功,才好抵御外部变化。因此,集团将收缩投资,减少支出,维持充足的现金。”

    一句话,就把众人给拉了回来。整合资源对是众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哪能不用心。

    苏城绷着脸,严肃的道:“首先要把济*南动力机厂的研发部门,整合到大华实验室中去,成立一个柴油机研究所。动力机厂只保留一个技术科,和以前一样,以减少重复投资。”

    陈祖年大声说:“是。”

    苏城早就和他沟通过。作为大华实业旗下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动力机厂的地位特殊,一度和集团总公司共生,陈祖年干脆利落的同意,也就奠定了整合的基础。

    “济*南动力机厂要降低成本,杜绝浪费。今年的目标是减支10%,并且提高销量,提升质量,成为大华实业旗下的最优制造企业。”苏城这样说,陈祖年面露难色。对半年生产了3500台大中型柴油机的动力机厂而言,10%得支出是非常高的,几乎相当于一半的利润了。这还是济柴作为国内唯一活下来的大中型柴油机厂,销路甚好的情况下。

    苏城清楚情况,不用他解释,又一指张超道:“集团战略部会派员帮助动力机厂改善供应链,对配套厂商也进行深入的整合,尽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良品率。接下来,是海上运输公司……”

    五郎抬起头来。

    苏城拿出一纸文件道:“海上运输公司要维持渔船租赁的市场份额,提高船舶出售市场的份额,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经过这两年时间的捕捞,渔民应该能买得起渔船了吧?”

    五郎露出渔民似的憨笑,道:“赚的多的,一家能有四五十万。赚的少的,几家合起来也能买得起渔船。”

    李琳挺起胸来,惊道:“2年赚50万?我也要打渔。”

    “渔民一次出海七八天,睡不好吃不好,天亮就得干活,遇到暴风雨还得想办法自救。运气好回来了,又要分鱼卖鱼,修船修网,全身都是鱼腥味……”

    “一年25万呀,鱼腥就鱼腥,我天天洗澡,天天喷香水。”李琳陷入幻想不可自拔。

    苏城清咳一声,道:“五郎,把胳膊伸给她看。”

    “哦?哦。”五郎拉起了袖子。

    只见手腕往上,全是黝黑得粗皮。

    苏城慢悠悠得道:“渔民常年飘在海上,没有晒不黑了,什么护肤霜,雨伞帽子得都没用,还有,海盐落在皮肤上,一晒就皱,没多久就粗糙的像鲨鱼了……”

    “我不去还不行嘛。”李琳脸色苍白。

    男人们发出各种奇怪的笑声。

    打了个岔,苏城脸上也露出了笑,再道:“五郎,海上运输公司可以把小吨位渔船优惠出售给渔民,回笼的资金,一半上交集团,一半采购远洋渔船,继续出租。”

    海上运输公司和许多造船厂都有联系,他们采购的船舶多用济南动力机厂的船运柴油机,对集团而言,支出并不多,反而能带动上游柴油机的销售。

    五郎应了一声,算了算道:“这样的话,我们今年能上缴三千万了。”

    90年代中期以前,是渔业的丰收期,随着机械网的蔓延,中国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渔民的收益才慢慢少了。大华的海上运输公司拥有最多和最先进的渔船,仅仅是捕捞的分成就很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