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梁羽生闲说金瓶梅 > 讽刺名医手法
    <strong>“名医”看病的趣剧(事在第六十一回)

    李瓶儿得了病,自是少不免要请医生来看。先请一个在大街开医馆的胡先生,吃了药,病更重。干是就有人推荐“名医”了,第一个是西门庆亲家乔大户推荐的何老人,乔大户这样介绍他:

    咱县门前住的行医何老人,大小六脉俱精。他儿子何岐轩,现今上了个冠带医士。

    “冠带医士”即是有职位的官医。乔大户用何老人的儿子是官医一事来坚定西门庆的信心,这个“介绍”的本身已经是够“妙”的了。

    何老人来了,乔大户、应伯爵陪同接见,乔大户,首先问他的儿子近况,何老人答:“他遂日县中迎送,也不得闲。倒是老拙常出来看病。”官医过的是迎送生涯,不得闲看病,又是“妙”不可言。但何老人言之,其用意则是为自己抬高身价。应伯爵跟着问:“你老人家高寿了,还这等健朗?”何老人道:“老拙今年痴长八十一岁。”高寿并不等于医术也高,从后文叙述他的论症、开方、医效等等看来,标出他的高寿,实有讽刺他“老糊涂”的意味。

    那何老人看了李瓶儿的脉息,正在和西门庆说她病因(说得也不对)之际,西门庆手下推荐的另一个名医也来到了。这个名医据他自我介绍:

    在下小子,家居东门外,头条巷二郎庙三转桥四眼井住的,有名赵捣鬼便是。平生以医为业。家祖现为太医院院判,家父现充汝府良医。祖传三辈,习学医术。每日攻习王叔和……无书不读,无书不看。药用胸中活法,脉明指下玄机。

    按:王叔和是魏晋间名医,他著的《脉经》是中医学最早的脉学专著。这个医生自夸于医书无所不读,其名却是“赵捣鬼”,亦是“妙极”,!

    <strong>讽刺庸医的妙诗(事在第六十一回)

    书中对这位自称“太医”的赵捣鬼,还借他的口念出一首打油诗,作为“真实的介绍”,诗如下:

    我做太医姓赵,门前常有人叫。

    只会卖杖摇铃,那有真材实料。

    行医不按良方,看脉全凭嘴调。

    撮药治病无能,下手取积不妙。

    头疼须用绳箍,害眼全凭艾蘸。

    心疼定敢刀剜,耳聋宜将针掏。

    得钱一味胡医,图利不图见效。

    寻我的少吉多凶,到人家有哭无笑。

    作者是用杂剧中丑角出场白念说词形式,来给他作个“自画像”的。这是传统戏曲中常用的一种反讽手法。但到了“正文”时这个角色却是一本正经的自我吹嘘的。

    俗语云:“一山不能藏二虎”,于是先来的何老人就“伸量”这个后来的赵太医了。

    何老人道:“你门里出身?门外出身?”赵太医道:“门里出身怎的说?门外出身怎的说?”何老人道:“你门里出身,有父传子接脉理之良法,若是门外出身,只可问病下药..而已。”赵太医道:“老先生,你就不知道。古人云:望闻问切,神圣工巧,学生三辈门里出身,先问病,后看脉。还要观其气色。就如同子平兼五星,还要观手相貌才看得准,庶乎不差。”何老人道:“既是如此,请先生进看去。”

    这个吹足了牛皮的赵太医,看了李瓶儿的病出来,对西门庆道:

    “非伤寒则为杂症,不是产后,定然胎前。”西门庆道:“不是此疾。”太医道:“敢是饱闷伤食,饮馔多了?”西门庆道:“她连日饭食,通不十分进。”

    亦即是说,病人吃得很少,医生又猜错了。

    <strong>正写反写刻画庸医(事在第六十一回)

    这位自称太医的赵捣鬼,猜李瓶儿的病症,一次不中,两次不中,连猜五次都不中,最后还是西门庆告诉他:

    实说与先生,房下如此这殷,下边月水淋漓不止,所以身上都瘦弱了。你有甚么急方,合些好药与她吃,我重重谢你。

    赵先生道:“不打紧处,小人有药,等我到前边写出个方来,好配药去。”

    赵太医出来,何老人问他:“甚么病源?”他巳经得到西门庆告诉,便即答道“依小人讲,只是经水淋漓。”这一小节写赵捣鬼以不知为知,“冒充有嘢”的黄绿医生面貌跃然纸上。

    他开了药方,何老人又驳他了。

    何老人听了便道:“这等药吃了,不药杀人了!”赵先生道:“自古毒药苦口利于病,若早得摔手伶俐,强如只顾牵缠。”

    按:成语本是“良药苦口利于病”,此处把良药改作“毒药”,自是讽刺这位赵太医的。“摔手伶俐”云云,意即是说“去(死)得爽快”之意。西门庆已识穿他是庸医,又听他说了这等言语,当然大怒了。骂道:“这厮俱是胡说,教小厮与我扠出去!”不过由于乔大户替他说情,最后西门庆还是给了他二钱银子。“那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