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 第60章


    中的沉浮生涯。

    军阀混战中,他为张宗昌所俘,成为张宗昌的部将。后来蒋介石北伐,他又投靠了蒋介石。蒋介石解除杂牌军将领兵权的惯用手段是保送到陆军大学学习。于是黄百韬成了陆大学员。但黄百韬不死心,仍然兢兢业业地研究军事,以图东山再起。果然,在他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时,因为写了一篇极为漂亮的军事论文,备受当时军政部长何应钦的赞赏。黄百韬因此与蒋介石有了瓜葛。1941年他进入了顾祝同的圈子,当了顾祝同第三战区的参谋长。但因终非嫡系,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命运犹如狂涛中的一叶扁舟,几遭杀身之祸,也几次被捧上巅峰。几乎每一次中原大战都把他推到幕前。这次大战他的命运又将如何呢?顾祝同不动声色地吐了口气,把目光向下移去。

    第二兵团中将司令官邱清泉端庄而坐。顾祝同太了解他了,因为黄埔时他们就是同学。这位雨庵弟可不像黄百韬,他从少尉排长一步步擢升为中将兵团司令,一直为蒋介石所宠信。他东征西讨,成了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精锐中的精锐。他那受过伤的上唇被缝了数针,留下了一条深深的沟痕,一说话嘴就歪,一脸的骄横不羁。

    这时,正值郭汝槐宣布“第二兵团以永城、砀山为中心集结”。邱清泉听后满脸喜色。目前他兵驻河南商丘,尽管他出身书香门第,素以儒将自居,但却迷信得很。他觉得商丘这个地名与他姓氏相克,是“伤邱”的谐音,因此屡请国防部,要求换防,苦于无什么理由,国防部一直未准。现在他要离开这个不祥之地了,他心里多少有些安慰。

    郭汝槐继续宣读着:“第七兵团应确保运河西岸,与第一、三绥靖区密切联系……海州驻军向西撤退……。

    作战方案是顾祝同参与拟定的,他自然不听便知,此刻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用锋利的目光打量着会场上的每个人。

    李弥、孙元良、冯治安……

    郭汝槐讲完后退到一边。顾祝同毫无表情地提出想听听在座各位的意见。

    会场上出现了瞬间的沉寂之后,黄百韬站起来,带着浓重的鼻音说道:“职部坚决执行命令。但据侦察报告,这次陈、刘合流,野心在于图战第七兵团。我已发现共军的主力正从临沂一线向我扑来……”他认为第七兵团远离徐州,地处孤立,易被击破,“唯有仿效拿破仑的困式集中法,将第七兵团收扰于徐州近旁,方能解除共军的威胁。”

    “不对!”只听一声大叫,邱清泉几乎拍案而起,他歪咧着大嘴,不屑地斜了黄百韬一眼,“总座,我已抓住共军第三纵队侦察员,目前陈刘‘共匪’已对我部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总座!”李弥站起来,目不斜视,一字一顿他说,“我部也侦察到共军主力正向我逼近。”

    冯治安吞了唾沫,欲言又止。他深知他的部队才处在最前沿,要说受到共军威胁,首先得是他。但他不好说,自己的部队是杂牌军,历来就是当炮灰的,说也没用,黄百韬尚且受邱清泉等辈的轻慢,何况自己呢?

    比冯治安更高明的是第十六兵团中将司令官孙元良,他虽身出黄埔,血统高贵,但却从不做物凌人,像这样有伤和气的争论他从不参与。

    “各位,共军真正垂涎的乃是徐州!”刘峙出来讲话了,他那苍老的声音在会场上嗡嗡作响,“徐州是‘剿总’所在地,徐州不保,群龙无首。因此,城内必须拥有雄厚的兵力,万万不可大意!”

    共军主力到底在哪里?他们的作战意图何在?顾祝同见将领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只得草草散会。

    11月6 日晚,李以励在李延年的陪同下来到黄百韬的兵团指挥部,他们没有寒暄,更没有热情的奉承之言。黄百韬把二李带到军事地图前,愤怒他说:“二位请看,顾总此次的部署是不是扯淡,是不是有意在偏袒邱清泉。

    粟裕的部署分明是打我七兵团。可徐州会议上,邱清泉硬说共军打他,简直是扯淡。我部若在新安镇与共军决战,势必会造成孤立无援。如果速撤徐州,二兵团又还未在这河上架桥。堂堂中原大地,几乎成了华山一条道黄百韬说道这里,“啪”的一声将红木指挥棒往桌上一扔,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然后又说:“国防部计划朝令夕改,命令变化无常,以致于我军处处被动,却怪将帅无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