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笑林大全 > 第71章


    ,又合成一句为:

    “设渡费,渡渡廉,便快足快渡。——用‘渡’对‘关’,怎么样?”

    老师很惭愧,终于无话可说了。

    ——清·梁恭辰《巧对续录》

    姓名官职对    明朝嘉靖年间,发生水灾,田地被淹没。有个姓劳的人,号半野,官屯田郎中,当时的

    都水郎中是劳半野的同年顾一江。有一次,顾一江出对子同劳半野开玩笑说:

    “半野屯其田,空劳碌碌。”

    劳半野应声答道:

    “一江都是水,回顾茫茫。”

    ——清·梁恭辰《巧对续录》

    姓祖姓孙    甲和乙二人相互不认识。有一次,他们因事相会在一起,甲问乙姓什么,乙答道:“姓

    孙。”乙又问甲姓什么,甲说:“不敢!”乙很纳闷,问道:“问您的姓,这有什么值得谦

    让的?”甲还是一个劲地推让说不敢,乙执意要问,甲才说:“姓祖。”

    乙听了这才明白甲是利用二人的姓开玩笑,便说:

    “这有什么关系。不过是你祖我孙,我孙你祖而已!”

    ——清·俞樾《一笑》

    本钱已还    甲向乙借钱若干,并讲定二分利息,限期要还清。可谁知甲拿到了钱后,马上躲避起来

    不再露面。乙屡次上门讨债,都见不着他,不得已,只好写信质问,责其还钱。

    甲便先还十几元,过几个月,又还若干元,并以此为定例,结果拖了一年多,才把本钱

    还清,利息却一毛不拔。甲对乙说:“借你的本钱我分文未欠,所沾光的只不过是一点利息

    而已。”

    乙很气愤,便向甲借来一件宁绸长袍,借了之后,也躲起来不露面。过了几个月,才拿

    宁绸一尺还给甲,并写信说:“借你的衣裳,先还你一只袖子。”再过几个月,又以三尺左

    右宁绸还给甲,写信道:“这次还你一襟。”一直拖了两年有余,才把一件袍子的表里布料

    还清。然后,乙对甲说:

    “我借你的尊衣,分寸不少,部还清了,所沾光的不过是成衣匠的手工钱罢了!”

    ——清·吴趼人《俏皮话》

    拆“公局”为联    清代广东各州县乡镇都设有公局。公局中有绅士、董事,主要负责管理乡人借钱讨债、

    打架斗殴、邻居口角等小讼事。如果利用得好,倒也是个百姓自治的办法。然而,那些绅

    士、董事们往往处理不公,甚至有人仗势横行,营私舞弊。顺德县某公局处理事情时尤其徇

    私枉法,于是有人将“公局”两个字拆开,撰成一副对联为:

    八面威风,转个弯私心一点

    大模尸样,钩入去有口难言

    ——清·吴趼人《新笑史》

    “梁鼎芬”联额    有个叫梁鼎芬的人在湖北做官,他不做好事,结果弄得臭名远扬。当地人用他的姓名字

    形撰成一额一联赠给他。额为:

    梁上君子

    联为:

    一日难支,足下分开两片

    念头太错,颈上须防八刀

    ——清·吴趼人《新笑史》

    返回目录

    中国笑林

    夸张类

    说明    夸张既是一种修辞手段,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手法,二者的特点都是夸大其词、铺张扬

    厉。作为笑话体裁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手法,夸张集中地体现在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细部

    特征,从而引起听众或读者的注意,借以达到笑话本身“抑恶扬善”、怡乐性情的教育和审

    美目的。

    夸张类笑话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其坚实的现实基础的。通过夸张,可以变平淡为奇

    崛,化腐朽为神奇,使幽隐而昭然,用生动之形象揭示抽象之哲理。这类笑话,最具吸引力

    和说服力,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经久而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