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国笑林大全 > 第72章
    这里所选的三十几个故事,无一不具有这种

    特点。如旧题隋代文人侯白的《启颜录》记载为“痴生卖羊”故事,说的是南朝梁代的一位

    书呆子去集市卖羚羊,别人暗中用猕猴换走了他的羚羊,他竟然没有觉察到,还认为这猕猴

    就是他的羚羊,只是纳闷它为何没有了双角。这样一来,书生的“痴”也就令人过目难忘

    了。再如宋人邢居实《籍川笑林》记载的张丞相不识自家字,明人陆灼《艾子后语》记载为

    古齐国健忘者不识自家门、不识妻子的故事,虽然夸大了主人公健忘的特点,但却使人感到

    合情合理,而无荒诞之嫌。这些故事,形象鲜明,理趣横生,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夸张类笑语总起来说,是为了引人发笑,但笑声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作者的良

    苦用心。欣赏这类笑话,首先要了解作者谋篇施墨的点睛之笔——夸张了什么?为何夸张?

    这个“点睛之笔”是故事的“笑”眼,通过这一“笑”眼,广大读者朋友尽可在捧腹之乐中

    回味作者的深层理趣。

    痴生卖羊    传说南朝梁代时有一位书生,为人呆痴但又有些口才。他从来没见过羊。有一次,别人

    送给他一只漂亮的羚羊,他以为是一般的羊,便用绳子拴住羚羊的脖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他讨要的价钱并不多,但卖了好多次都没卖掉。后来集市上的人们知道了这卖羊的书生原来

    很痴呆愚钝,众人便暗暗地牵来一只猕猴偷换了羚羊。这书生看到猕猴,还以为是他的羚羊

    呢,只是奇怪它为何没了角,样子也变了;又看见猕猴乱蹦乱跳,心想可能是市场上的人们

    把它的角锯掉了,但因为猕猴头上没有伤疤,不足为凭,于是只好忍气吞声不做声。

    集市散了,书生牵着猕猴往家赶,一路上悠哉游哉,歌而咏之曰:“我有一奇兽,能肥

    也能瘦。往日馨膻气,今天一身臭。数次牵入市,三天卖不售。头上失掉皂荚子,面孔变成

    橘皮皱。”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同州憨夫    隋朝初年,有一个同州人背着麦饭到京城长安售卖。行至渭水上,河里已结满了冰。他

    因赶了半夜的路顿觉饥肠辘辘,想吃点麦饭,但又没带水,便砸开冰取水。他看见和碗口一

    样大的冰孔,心想,这下可好了,冰孔正好当碗,遂把麦饭倒在冰孔中,倒一点,散一点,

    把一袋子麦饭倒光了,也没有和成麦饭。他只顾自个儿在冰上叹惜,竟不知所措起来。

    过了好长时间,冰孔里的水渐渐清澈了,照见了自己的影子,同州人乃大声疾呼道:

    “原来偷我麦饭的正是这个家伙!这个鬼贼真不知足,还故意仰着脸看我呢。”于是便照冰

    孔挥拳打去。水混浊了,人影也不见了,他方才愤愤不平地大骂而去,并惊诧地自语道:

    “这个贼人刚才还在这里,怎么一转眼就走远了?”到了岸上,看见有许多细沙,便用布袋

    装满沙子背回家去了。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卖黑豆者    隋代有一个呆痴之人,推了一小车黑豆到京城长安去售卖。走到灞桥翻了车,黑豆掉

    在水里。此人便火速回家,打算叫家人们来捞黑豆。

    刚走后不久,灞桥边店铺里的人们便争着从水里捞走了黑豆,一点儿也没留下。等到那

    人带家人来打捞时,河里只有一些蝌蚪,游戏往还。那人还以为蝌蚪是他的黑豆呢,便带着

    人下水捞龋蝌蚪见了人,一时惊散。

    此人怪叹良久,说:

    “黑豆啊,黑豆,你不认识我,反而背着我走去。可怕的是我不认识你了,你怎么突然

    长出尾巴来啦?”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王德仁健忘    隋代有个名叫王德仁的尚书员外郎,为人最是健忘。

    有一天,他退朝回尚书省,竟糊里糊涂地误入尚书令办公厅,并说这就是他的办公室,

    大声传唤番官(侍从人员),他自己则端坐在尚书床上,令番官快取线鞋来给他脱靴换上。

    有人来拜望尚书令,见王德仁正坐在尚书床上,便提醒他说:“这是在尚书省,尚书令在这

    里。”王德仁吓得狼狈不堪,越阶而逃,跑到自己的办公室。还未来得及坐下,便急匆匆去

    上厕所,把官笏交给身后的番官。番官双手拿着他的官笏站立于厕所门旁。

    王德仁从厕所里出来,见番官抱笏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