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抗日之浮空基地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视察


    的整体发动机工业,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何俊才看了看脸色有点凝重的两人。

    “你们也看到了,我们现在能造出航空发动机,却造不出汽车发动机。所以我下一步要从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抽调技术人员和骨干到重庆建立内燃机厂,专门生产柴油机和汽油机,供汽车和装甲车辆使用。”张丕滋眼皮一条,其实液冷发动机跟汽车的内燃机非常类似,从他哪里抽调人也完说得过去。事实上,在原来的历史上,抗战后期,大定发动机制造厂就转而为军用吉普车生产发动机了。

    “对于发动机二厂”何俊才转向毛克生,“我计划抽调一些技术人员和骨干到成都组建第三发动机制造厂,秘密研制涡轮发动机。”

    何俊才的话使两位厂长吃了一惊。张丕滋赶紧问到:“什么?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早几年欧洲和美国一些公司的确在研究这个,但是这个不是对材料要求太高,目前还达不到吗?”

    “是的,这种发动机的原理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只是材料的限制了它的寿命。我们已经知道德国有一款这样的发动机快接近实用了。不过我们的航空研究院材料科从攀枝花的矿石中找到了一种新的材料,正好可以达到要求。”何俊才得意地说,这就是穿越过来的优势,他控制的经济管理局是在70年后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下运作的。钛这种金属被找到,被冶炼出来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那可太好了。其实现在一厂和二厂的发动机几乎已经达到了活塞式发动机的极限了。我们只能增加发动机的缸数、减少体积的方法,或者更改燃料、注水这样的偏方来做了。也许涡轮发动机是下一个发展的方向。”毛克生说到。

    何俊才当然知道涡轮发动机是下一个方向了,事实上在航空业中,后来已经没有了维修复杂、效率低的活塞式发动机,所以他在这么早就分出力量去做预研。

    “我知道两位一定很苦恼,在要求创新和提高产量的同时要抽调骨干走。但是我希望你们把这样的情况当作常态,将来还会有不停的人员被分出去开拓新的工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们不要为人才的流失感到心疼,他们出去是给中国创造更大的贡献。你们要建立起学习型的企业,建立好培训的机制,不停培养出熟练的员工和技术人员。几所大学也会支援你们。”何俊才最后说到。

    在贵阳住了一天后,何俊才最终也没有去大定考察第一发动机制造厂,一是他之前已经去过一次,二是实在是被颠得不行,在路修好之前他不准备再过去一次。所以一行人第二天沿着公路抵达了春城昆明。

    在天气一天天热起来的时候到昆明来实在是一种享受,蓝天白云和微风,这就是昆明的主题。除了重庆,云南作为整个抗战的大后方,在整个抗战进程中扮演了一个及其重要的角色。有超过100万的沦陷区军民迁入云南,短时间内迁入的这百万人口,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供应,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昆明作为云南省会,自然也是迁入人员首选的工作、生活之地。随着大量教育、科研、文化机构迁至昆明,许多文化名人也来到春城,其中有历史学家陈寅恽社会学家、建筑学家梁思成、哲学家冯友兰、民主战士闻一多、散文家朱自清、儿童家冰心、著名作家沈从文……总之能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一时间,昆明可以说是群贤毕至、名流咸集。

    何俊才到这里当然就要拜访一下这些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名人。因为一方面是敬佩他们,一方面空军还需要跟他们好好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