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不可能想不到。只是贾敏看着贾母的模样神态,心中暗笑,恐怕未必如她们所愿。贾母功力高深,在那里和王夫人、薛姨妈两个云山雾罩的绕着,贾敏听了一会儿王氏姊妹和贾母“打太极”,她觉得没趣,就转移了目光。

    百无聊赖的贾敏目光落在了立在地下招呼的凤姐和可卿身上,重点关注对象是秦氏。秦氏生的鲜艳妩媚,风流袅娜,有国色姿容、天香丰韵。眉蹙春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眼中风情盈盈,唇瓣娇媚点点,偏又媚而不俗,艳而不妖。眉目之间流转中带有十分的灵性,又有一种柔弱的姿态,盈盈楚楚,我见犹怜。整个人娇怯袅娜,一动一静都有一种别样的风韵,举手投足间美得可以入画。十二分的容貌,十六分的风情,成就了他人眼中迷惑众生的绝色美人。

    曹公言秦氏身兼钗黛之美,可是贾敏看着眼前尚未长成的宝钗和黛玉,暗自摇头。容貌上,两人已隐见国色,和秦氏比起来不过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待到长成,甚至更胜一筹。但是风情上却拍马不能及。在座的迎春和宝钗年纪稍大些,身段上已有了几分玲珑曲线,可是比起身材纤秾中度,蜂腰隆胸,充满少妇靡艳,熟女风姿的可卿来说,还差的远呢。青涩幼小的毛桃怎能和鲜嫩多汁的熟果相提并论?不是一个类型怎堪比较?

    正如贾雨村这个奸雄生就一副骗人的正人君子般的相貌一样,秦氏虽然和贾珍有着苟且之事,但是仪态端庄,眼神清纯。若非早知道内情,贾敏怎么也不会相信她涉入到“扒灰”事件中去,并是其中主角之一。不要说在这个封建社会,就算在她来的那个开放的社会,“扒灰”也是一件社会伦理无法接受的事情。

    不管秦氏是被迫还是自愿,她和贾珍这种不正当的关系并不是一次两次,乃是长期的。否则以能力不输于凤姐,越过婆婆尤氏而管家理事的秦氏的手段,必然会遮掩住。正是因为天长日久,就算再怎么掩盖,必然会露出蛛丝马迹,从而传扬开来,到了最后,连宁国府像焦大这样已经被边缘化平时几乎不做事,更是根本不进宁国府大门的一个奴才都知道了。

    贾敏不知道秦氏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被逼迫而未死是懦弱,未被逼迫反而是自愿,则是无耻。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事情败露,秦氏难逃一死。书中秦氏正是这样的结局。既然左右不过是个死,何不在贾珍得逞前死去,也落个清白。既然选择了掩耳盗铃,忍辱偷生,那么又何必在事情传扬开来之后,选择死亡?有做的勇气,却没有面对的勇气!难怪前人叹息“千古艰难惟一死!”

    从收集的信息中贾敏得知,秦氏和贾珍相识于她未出嫁之前。其实是个俗的不能在俗的“英雄救美”的老套故事。秦氏待字闺中之际,于某日出门踏青因为美貌而惹来祸端,因得贾珍援手获救,从而入了贾珍的眼。自此贾珍频频上门拜访。

    秦家秦夫人秦夫人早亡,秦业虽然没有续娶,可是家中的姨娘在他五旬之上给他生了儿子秦钟。当年,本是因为无儿女,才从养生堂抱来一儿一女,可是如今秦业有了亲生儿子,这所谓的无儿女是怎么回事不言自明。因此抱来的一儿一女中儿子没有长大,只剩下女儿。这个女儿就是秦氏。

    贾秦两家联姻,自恃过高的贾家自然觉得秦家门第配不上自家,实际上嫁女嫁高,娶媳娶低,三品将军的儿子娶五品营缮郎的女儿也算门当户对。当时贾敏得知这桩婚事的时候,也觉得还算般配。但是她忽略了两点,首先,秦氏不是秦家亲生的孩子,乃是从养生堂抱来的,秦家未来的继承人秦钟和秦氏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秦氏不同于釉玉,釉玉有个嫡亲的哥哥可以依靠,而且除了有数的几个人知道清玉和釉玉真正的身世,林家上下大多数都当他们兄妹二人乃是林海外室所生,如今记到林海一位姨娘名下,认祖归宗了的。他们身上至少流着真正的林家的血。

    其次,秦氏不仅是贾家的媳妇,而且还是宗妇。宗妇不仅上侍奉长辈,下教养子女,还要协助丈夫,主持族中杂务。在执掌家族内务的同时,对外管教家族内的女眷,对外交际姻亲堂客。宗妇在家族中的地位超然,打个比方,虽然贾母在贾家辈分最大,诰命最高,但是如果秦氏摆出宗妇的架势教训她,贾母也不得不听。